铭谢
中文版序言
导论
第一章 佛教伦理学的共同基础
一、指导佛教徒的文献
二、轮回与业
1.轮回诸界
2.业与果报
3.业之定律的重要性及其功能
4.行为的“业报”
5.业报与动机
6.作为无上的“业报福田”的僧伽
7.业与宿命论
8.业之作用的灵活性
(1)延迟的业报
(2)品质的影响
(3)忏悔与认错
9.轮回、业与动机
三、四圣谛
1.苦
2.无常
3.无我与尊重他人
4.八正道
5.圣者
6.关于圣道伦理学的地位
7.智慧、灵巧和有益的行为
8.“超越产生业报和致命行为”的阿罗汉
四、行为哲学
1.区分善恶行为的标准
2.与西方伦理体系的比较
3.意图、知识与行为的有害程度
五、结论
第二章 佛教的核心价值
一、布施
共享业报
二、持守优婆塞戒
1.第一戒:不杀生
2.第二戒:避免偷盗和欺骗
3.第三戒:避免奸淫
4.第四戒:避免说谎和其它错误的言论
5.第五戒:自制
6.戒律和持戒的性质
7.持守部分戒律与破戒的问题
8.持守其他的戒律
三、僧尼的价值观念
1.禁欲
2.僧尼生活的作用
3.僧尼的戒律
4.和谐、共享与精神友谊
四、人际关系伦理学
1.父母与孩子
2.其他关系
3.婚姻关系
五、慈爱与悲悯
……
第三章 大乘佛教的重点与适应
第四章 如何对待自然界
第五章 经济伦理
第六章 战争与和平
第七章 自杀与安乐死
第八章 堕胎与避孕
第九章 男女平等
第十章 同性恋及其他形式
参考文献
索引
译后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