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 世纪之交的中国“三农”与农村企业发展
1.1 中国世纪之交的社会焦点问题:三农问题
1.2 农业现代化:破解“三农”问题的必由之路
1.3 农业产业化:实现农业现代化的重要途径
1.3.1 我国农业生产经营组织形式和制度的历史演进
1.3.2 农业产业化:组织创新与制度变迁的结果
1.3.3 农业现代化与农业产业化的内在联系
1.4 农村龙头企业:实施农业产业化的核心载体
第2章 农业产业化制度与农业龙头企业创新
2.1 农业产业化理论与实践
2.1.1 农业产业化的概念与组织模式
2.1.2 农业产业化的发展基础与运行机制
2.1.3 农业产业化的规模经济效应分析
2.2 农业龙头企业制度优势及其作用
2.2.1 农业龙头企业的制度优势
2.2.2 农业龙头企业的作用分析
2.3 国外农业一体化理论及实践借鉴
2.3.1 农业一体化的产生
2.3.2 农业一体化的形式
2.3.3 国外农业一体化的主要模式
2.3.4 国外农业一体化的经验借鉴
第3章 温氏30年发展回眸:综史考察
3.1 温氏企业发展史简介
3.1.1 温氏企业诞生背景分析
3.1.2 温氏发展的几个阶段
3.2 温氏科技创新发展简史的简要描述
3.2.1 科技组织制度与技术创新
3.2.2 温氏发展与科技创新的耦合关系
第4章 温氏发展模式的制度分析
4.1 温氏“企业+农户”的生产经营模式
4.1.1 温氏集团“企业+农户”生产经营模式的运作机理
4.1.2 温氏集团“企业+农户”生产经营模式的作用
4.2 温氏“企业+高校”的科技创新模式
4.2.1 “企业+高校”科技创新模式的运行机理
4.2.2 温氏集团的“企业+高校”技术创新模式
4.2.3 温氏“企业+高校”模式:载体共享与利益双赢的机制分析
4.2.4 “企业+高校”科技创新模式的作用
4.3 温氏“企业+社会”的多元联动模式
4.3.1 企业与社会
4.3.2 “企业+社会”多元联动模式的运作机理
4.3.3 温氏集团“企业+社会”的多元联动模式
第5章 “公司+家庭农场”的温氏生产经营方式创新
5.1 “公司+家庭农场”模式的提出
5.2 家庭农场的基本界定
5.3 温氏“公司+家庭农场”现代农业生产方式探索
5.3.1 以信息技术实施农户养殖的标准化和可追溯性
5.3.2 以现代生物科技创新农户养殖模式
5.3.3 以设备自动化推动农户养殖机械化
5.3.4 以环保技术促进农户养殖生态优化
5.4 “公司+家庭农场”模式的经济分析
5.4.1 家庭农场:传统农户经营方式的必然演化趋向
5.4.2 家庭农场与传统农户经营方式比较分析
5.5 “公司+家庭农场”模式创新的实践价值
5.5.1 探索了现代农业经营方式创新的途径
5.5.2 化解了“公司+农户”下的利益分配难题
5.5.3 创新了利益主体间的紧密链接机制
第6章 温氏发展要素集聚的制度分析
6.1 资本:不同发展阶段的融资方式选择
6.1.1 内源融资与外源融资
6.1.2 初创期以内源融资方式为主
6.1.3 成长期的融资方式多元化
6.2 劳动力:科技入股与内部股份相结合的人才凝聚战略
6.2.1 产学研合作下的人才队伍建设
6.2.2 从“七户八股”到全员股份制
6.2.3 科学合理的激励机制
6.3 土地:生产场区分散与加工场区集中结合
6.3.1 分散农户生产资源的“车间化”利用
6.3.2 集中场区的规模化利用
6.4 科技:多元联动基础上的可持续发展
6.4.1 利用国家政策(项目)促进自主创新能力的提升
6.4.2 紧密利益基础上的产学研合作
6.4.3 企业自身加强科研投入
第7章 温氏企业风险的规避机制分析
7.1 以多元化经营战略分散风险
7.1.1 多元化经营与风险:引致还是规避?
7.1.2 温氏的产品多元化战略
7.1.3 发散型产业多元化:以核心产业为基础的产业链拓展
7.2 用乡村社会资本规避风险
7.2.1 乡村社会资本与农业企业发展
7.2.2 温氏基于社会资本的“网状”拓展
7.2.3 基于社会资本的标准化管理
7.3 风险的合作者分担
7.3.1 生产环节:与农户共担风险
7.3.2 投融资环节:以股份合作机制共担分险
7.3.3 技术研发环节:产学研结合机制分散风险
7.3.4 流通(销售)环节:平衡利益规避风险
7.4 风险的区域分散化
7.4.1 温氏的区域发展总体战略与地区多元化发展
7.4.2 市场风险的分散
7.4.3 自然风险的分散
7.4.4 环境污染风险的分散
第8章 温氏与农户:博弈中的可持续合作
8.1 温氏与农户的准纵向一体化关系
8.1.1 温氏集团:农户标准生产的“中枢”
8.1.2 由农户到家庭农场:基于信息技术的标准化生产
8.2 基于正式契约的温氏与农户关系治理
8.2.1 契约形式及执行方式
8.2.2 正式契约中的合作利益分享
8.2.3 正式契约中的风险分担
8.3 基于社会资本的温氏与农户关系治理
8.3.1 声誉机制基础上的农户自我约束机制
8.3.2 基于社会资本的“排斥”机制
8.4 温氏与农户关系的可持续性分析
8.4.1 基于长期理性的农户行为选择
8.4.2 基于长期理性的温氏集团发展
8.4.3 温氏与农户基于长期利益的可持续发展的分享机制
第9章 温氏与学研单位:利益分享基础上的共同技术创新
9.1 温氏与学研单位合作发展历程
9.1.1 温氏与学研单位的探索合作发展阶段(1992-1999)
7.1.2 温氏集团与学研单位的高速合作发展阶段(2000-2005)
9.1.3 温氏集团与学研单位的全面合作发展阶段(2006年至今)
9.2 基于分享合作剩余的温氏产学研模式及运行机理
9.2.1 合作剩余
9.2.2 基于分享合作剩余的温氏产学研模式
9.3 温氏多元联动科技创新分析
9.3.1 政府、企业、高校、社会多元联动的科技创新体系
9.3.2 温氏集团科技创新体系的多元联动逻缉
9.3.3 温氏集团科技创新发展的STS分析
第10章 温氏集团信息化过程解析
10.1 温氏信息化历程介绍
10.1.1
第一阶段:初始发展阶段(1991-1995)
10.1.2
第二阶段:持续发展阶段(1996-2003)
10.1.3
第三阶段:集中式信息系统建设阶段(2004——2009)
10.1.4
第四阶段:全面深化阶段(2010-)
10.2 温氏集团信息化现状
10.2.1 实现整个企业生产经营数据的集中管理
10.2.2 具备了较高水平研发能力的计算机技术团队
10.2.3 三大系统+两大网站
10.2.4 实现了管理的信息化
10.3 IT与业务协调作用分析
10.3.1 温氏集团的经营业务及IT的协调发展历程
10.3.2 标准业务与个性业务的实现
10.4 未来的目标和发展方向
10.5 经验总结
第11章 包容创新:温氏企业文化分析
11.1 企业文化的概念和内涵
11.1.1 企业文化的概念
11.1.2 企业文化的内涵
11.2 温氏企业文化的思想来源与发展过程
11.2.1 起源:温北英大同思想与文化土壤
11.2.2 发展:温氏人在实践中提炼并传播
11.2.3 形成:温氏企业文化的核心理念
11.3 温氏企业文化的内容要素及制度保障
11.3.1 物质文化要素
11.3.2 制度行为文化要素
11.3.3 精神文化要素
11.3.4 文化理念践行的制度保障
11.4 温氏文化的主要价值观及效应
11.4.1 主要价值观:齐创美满生活
11.4.2 企业内部:利益共享共荣共存
11.4.3 企业外部:诚信创新共赢共生
第12章 温氏品牌战略管理
12.1 国内外畜产品竞争分析
12.1.1 畜产品大国品牌竞争格局
12.1.2 国内外典型企业品牌战略分析
12.2 温氏品牌识别
12.2.1 品牌识别定义
12.2.2 品牌识别模型
12.2.3 品牌识别的内容
12.3 温氏品牌定位
12.3.1 定位理论
12.3.2 温氏品牌定位策略
12.4 温氏品牌建设与推广
12.4.1 温氏品牌建设
12.4.1 品牌定位——有所为有所不为
12.4.2 商标先行——培育企业品牌形象
12.4.3 品牌内部化——品牌资产建立的保证
12.4.4 产品策略——自然、安全、健康
12.4.5 定价策略
12.4.6 渠道策略
12.4.7 整合营销传播
12.5 顾客群资产管理
12.5.1 “公司+农户”关系管理
12.5.2 员工资产
12.5.3 经销商关系管理
12.5.4 供应商关系管理
12.6 品牌组合战略
12.6.1 品牌架构体系
12.6.2 跨区域与细分市场的品牌管理
第13章 展望中的温氏:可持续发展对策研究
13.1 温氏未来发展的障碍
13.1.1 “公司+农户”模式的发展困境
13.1.2 食品安全问题带来的全行业信任危机
13.1.3 环境污染问题凸显企业的社会责任
13.1.4 企业规模快速扩张导致潜在风险积累
13.2 温氏可持续发展对策解析
13.2.1 农民收入倍增计划
13.2.2 建立完善产品质量可追溯体系
13.2.3 发展环境友好型的养殖技术
13.2.4 企业发展中的风险化解
勇于担当:企业的社会责任——温氏兄弟访谈录
后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