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一段大变革的岁月,也是一个充斥纷争的历史舞台,更是一个追求新生的时代,它在中国漫长而凝重的历史长链中,被名为“春秋”。春秋时期作为特定的历史发展阶段,得名于鲁国史书《春秋》这一书名。它的上限通常被确定在公元前770年。这一年,都于镐京(今陕西西安一带)的周王室,在经历内乱和外来袭击的双重浩劫之后,不得不放弃破落衰败的镐京,辗转向东迁徙,定都于洛邑(今河南洛阳),史称东周。后人一般以这一年为春秋时期的起始。至于春秋的下限(也即战国的上限),人们的看法多有不同,有以重大历史事件为标志而作划分的,如以公元前453年“三家分晋”为春秋终结的绝对年代;也有以《春秋经》记载所止的鲁哀公十四年(前481年)为春秋结束的标志……”这是来自黄朴民专著的《梦残干戈:春秋军事历史研究》的节选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