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尔雅》是中国古代第一部词典,训诂学重要典籍之一,是唯一被列为儒家经典的小学著作。关于《尔雅》的名义,前人早有许多论述。有汉末刘熙《释名·释典艺》中的“近正”说,晋郭璞《尔雅序》中的“通诂训之指归”说,唐陆德明《经典释文?序录》中的“可近而取近”说,清戴震《尔雅文字考序》中的“通古今之异言”说,俞樾《群经平议》中的“近古之义”说,邵晋涵《尔雅正义》中的“轨于正道”说。这些说法虽然表述不尽相同,但就其总的意思而言,《尔雅》就是“近正”。这是学术界比较公认的观点。还有人认为,《尔雅》的意思就是“近夏”,即接近华夏之都城话,亦即当时中原的官话。如清刘台拱在《论语骈枝》中就是持这种观点。他认为“近正”、“近而取正”、“近于正道”的解释,都是错误的,而认为“雅”、“夏”古字通假,尔雅即近夏。与此同时,训诂学家阮元《与郝兰皋户部论〈尔雅〉书》发展了刘氏的看法,进一步指出,“尔雅”是“各国近于王都之正言”,是“各省之土音近于官话者”。他比刘氏之说更进了一层。这个问题直到近代黄侃才真正得到解决。他在《尔雅略说?论尔雅名义》明确地阐明“雅”是“夏”的借字,并认为“尔雅”所记载的是“诸夏之公言”,即当时中原的官话,表现在文献上,都是“常语”,它们的训诂,都是词的正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