序 论
一、序赞论为太史公首创的史论形式
二、论史记取材义例
三、论史记书法义例
四、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
五、褒贬历史人物,自成一家之言
十二本纪赞
五帝本纪赞第一
夏本纪赞第二
殷本纪赞第三
周本纪赞第四
秦本纪赞第五
秦始皇本纪赞第六
项羽本纪赞第七
高祖本纪赞第八
吕太后本纪赞第九
孝文本纪赞第十
孝景本纪赞第十一
十表序
三代世表序第一
十二诸侯年表序第二
六国年表序第三
秦楚之际月表第四
汉兴以来诸侯王年表序第五
高祖功臣侯者年表序第六
惠景间侯者年表序第七
建元以来侯者年表序第八
建元以来王子侯者年表序第九
汉兴以来将相名臣年表第十
八书序·赞
礼书序第一
乐书序第二
律书序第三
历书序第四
天官书论第五
封禅书序及赞第六
河渠书赞第七
平准书赞第八
附:货殖列传序(列传第六十九)
三十世家赞·序
吴太伯世家赞第一
齐太公世家赞第二
鲁周公世家赞第三
燕召公世家赞第四
管蔡世家赞第五
陈杞世家赞第六
卫康叔世家赞第七
宋微子世家赞第八
晋世家赞第九
楚世家赞第十
越王句践世家赞第十一
郑世家赞第十二
赵世家赞第十三
魏世家赞第十四
韩世家赞第十五
田敬仲完世家赞第十六
孔子世家赞第十七
陈涉世家赞第十八
外戚世家序第十九
楚元王世家赞第二十
荆燕世家赞第二十一
齐悼惠王世家赞第二十二
萧相国世家赞第二十三
曹相国世家赞第二十四
留侯世家赞第二十五
陈丞相世家赞第二十六
绛侯周勃世家赞第二十七
梁孝王世家赞第二十八
五宗世家赞第二十九
三王世家赞第三十
七十列传赞·序
管晏列传赞第二
老子韩非列传赞第三
司马穰苴列传赞第四
孙子吴起列传赞第五
伍子胥列传赞第六
仲尼弟子列传赞第七
商君列传赞第八
苏秦列传赞第九
张仪列传赞第十
樗里子甘茂列传赞第十一
穰侯列传赞第十二
白起王翦列传赞第十三
孟子荀卿列传序第十四
孟尝君列传赞第十五
平原君虞卿列传赞第十六
魏公子列传赞第十七
春申君列传赞第十八
范雎蔡泽列传赞第十九
乐毅列传赞第二十
廉颇蔺相如列传赞第二十一
田单列传赞第二十二
鲁仲连邹阳列传赞第二十三
屈原贾生列传赞第二十四
吕不韦列传赞第二十五
刺客列传赞第二十六
李斯列传赞第二十七
蒙恬列传赞第二十八
张耳陈馀列传赞第二十九
魏豹彭越列传赞第三十
黥布列传赞第三十一
淮阴侯列传赞第三十二
韩信卢绾列传赞第三十三
田儋列传赞第三十四
樊郦滕灌列传赞第三十五
张丞相列传赞第三十六
郦生陆贾列传赞第三十七
傅靳蒯成列传赞第三十八
刘敬叔孙通列传赞第三十九
季布栾布列传赞第四十
黥布列传赞第三十一
张释之冯唐列传赞第四十二
万石张权列传赞第四十三
田叔列传赞第四十四
扁鹊仓公列传赞第四十五
吴王濞列传赞第四十六
魏其武安侯列传赞第四十七
韩长孺列传赞第四十八
李将军列传赞第四十九
匈奴列传赞第五十
卫将军骠骑列传赞第五十一
平津侯主父列传赞第五十二
南越列传赞第五十三
东越列传赞第五十四
朝鲜列传赞第五十五
西南夷列传赞第五十六
司马相如列传赞第五十七
淮南衡山列传赞第五十八
循吏列传序及赞第五十九
汲郑列传赞第六十
儒林列传序第六十一
酷吏列传序及赞第六十二
大宛列传赞第六十三
游侠列传序及赞第六十四
佞幸列传序及赞第六十五
滑稽列传序及赞第六十六
伯夷列传
日者、龟策两列传
日者列传
龟策列传
太史公自序
太史公自序〔译文·简论〕
(一)司马迁的家世
(二)司马氏论六家要指
(三)司马迁二十壮游
(四)司马迁受父遗命
(五)司马迁答壶遂问
(六)司马迁发愤著书
(七)史记序目
报任安书
附编:《史记》的语言艺术
一、典范的叙事散文语言
二、个性化的人物语言
三、对民间语言的吸收与提炼
四、各色语言的技巧
五、雄健峻洁婉曲的语言风格
附录:书评两篇
一、角度新颖,见解深刻,论证科学
———读张大可同志《史记论赞辑释》
二、一本研究司马迁史论的书
——— 《史记论赞辑释》评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