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功德无量”的敦煌女儿(代序)
初识敦煌
樊家有女初长成
当樊锦诗再次风尘仆仆出现时,敦煌文物研究所的同事们都被她的青春气息和踌躇满志所感染了。不久后,研究所以她为原型制作了一个雕像,取名《音春》。
“敦煌女儿”的精神偶像
在老“敦煌人”的带领下,樊锦诗对敦煌近半个世纪的坚守也像鸣沙山上的飞沙一样,苦也无言,乐也无声,成为了一种日复一日的信仰。
情定敦煌
漫长的抉择
彭金章的姐姐问她:“你没见你儿?”樊锦诗这才把刚才在门前碰见的“小黑孩”跟自己的儿子联系在一起。大姐笑着问:“你都不认识你儿了?”
金风玉露一相逢
似乎少有柔情的“铁娘子”,说起孩子时,眼中瞬间就充满了慈爱的光芒:“我至今对这个家怀有深深的歉疚,尤其是对孩子。”
大敦煌
敦煌在中国,敦煌学也在中国
“敦煌在中国,敦煌学也在中国”,这是20世纪中国学人坚守的信念。
敦煌遗书
冯骥才曾这样形容敦煌遗书:每一份材料,都使我们在历史的矿层上,找到一眼纵向的深井。
数字敦煌
印象莫高窟
“……唐之前的山水画,能在哪里看?只有在敦煌。”
忧喜莫高窟
当看到洞窟内光线太暗,讲解员手持的冷光源实在不足以保证参观质量时,樊锦诗咬咬牙:“加一盏灯。”
……
无悔敦煌
“穿越”敦煌
后记敦煌情未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