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两个多世纪霸权迭兴的历史局面彻底终结,战国前期,七雄并立的“国际”格局逐渐形成。《史记·秦本纪》记载:“(秦)孝公元年(公元前361年),河山以东强国六,与齐威、楚宣、魏惠、燕悼、韩哀、赵成侯并。淮泗之间小国十余。楚、魏与秦接界。魏筑长城,自郑滨洛以北,有上郡。楚自汉中,南有巴、黔中。周室微,诸侯力政,争相并。”随着兼并战争的日趋激烈,七雄并立的“国际”秩序很快被打破。司马迁在《史记·六国年表》中说,此后,各国之间“务在强兵并敌,谋诈用而纵衡短长之说起。矫称□出,盟誓不信,虽置质剖符犹不能约束也。”显然,司马迁所说的“纵衡短长之说”,即今天人们常讲的合纵连横策略。合纵连横是七雄并立的“国际”格局被打破后列国问军事外交活动的重要主题,并构成战国中期社会的一个重要的时代特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