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两个油气带构造特征
第一节 两个油气带构造类型及形成机制
一、构造背景
二、构造形成机制
三、盆地类型
第二节 两个油气带构造演化
一、内含油带构造演化
二、外含气带构造演化
第三节 两个油气带构造特征
一、内含油带构造特征
二、外含气带构造特征
第二章 两个油气带沉积特征
第一节 内含油带沉积特征
一、内含油带地层
二、内含油带沉积体系
第二节 外含气带沉积特征
一、外含气带地层
二、外含气带沉积体系
第三章 两个油气带烃源岩及油气地球化学特征
第一节 内含油带湖相烃源岩及油气地球化学特征
一、湖相烃源岩地球化学特征
二、原油地球化学特征及油源研究
第二节 外含气带海陆过渡相、海相烃源岩及油气地球化学特征
一、海陆过渡相和海相烃源岩地球化学特征
二、油气地球化学特征及油气源研究
第四章 两个油气带油气藏特征
第一节 内含油带油藏类型及特征
一、披覆背斜油藏
二、逆牵引背斜油藏
三、断鼻油藏
四、断块油藏
五、岩性油藏
六、生物礁油藏
七、潜山油藏
第二节 外含气带气藏类型及特征
一、底辟背斜气藏
二、披覆背斜气藏
三、挤压背斜气藏
四、断块气藏
五、断鼻气藏
六、岩性气藏
第五章 两个油气带成藏主控因素
第一节 欠补偿沉积的湖相烃源岩控制了大油田的分布
一、石油分布不均匀,只有部分凹陷为富烃凹陷
二、富烃凹陷的形成条件
三、富烃凹陷控制了大——中型油田的分布
第二节 海相三角洲平原煤系烃源岩决定了大气田的位置
一、“源控论”起源于湖相生油体系,也适用于海相生气体系
二、优质生油岩分布于中-深湖相,优质气源岩形成于三角洲平原亚相
三、外含气带已发现的大-中型气田均与大型海相三角洲伴
第三节 凹陷的储盖及运移条件决定了大油田的位置
一、大油田分布于凹陷内——凹陷富集型
二、大油田分布于凸起上——凸起富集型
三、凹陷内及凸起上都有大油田——平均富集型
第四节 地层一断层的组合关系控制了油气富集部位
一、大断层上、下盘地层产状决定了凹陷内油气主运移方向
二、地层断层组合模式决定了油气富集部位
第五节 汇油面积的大小决定了油藏规模
一、在理论与实践中,汇油面积常常被忽略
二、面向富烃凹陷的凸起上的大构造汇油面积大,易形成大油田
三、富烃凹陷长轴方向两端的大构造汇油面积小,不易形成大油田
四、相邻的相似构造,汇油面积不同油气富集程度显著不同
第六章 两个油气带地球物理勘探技术
第一节 烃源岩地球物理预测技术
一、中一深湖相烃源岩识别
二、煤系烃源岩识别
第二节 高精度地震资料目标处理技术
一、相对振幅保持处理技术
二、高分辨率处理技术
三、高精度地震成像技术
第三节 复杂断裂解释技术
一、超地震道数据分析技术
二、基于局部结构熵的断层检测技术
第七章 两个油气带勘探实践
第一节 富烃凹陷特征及分类
一、富烃凹陷内涵及判别标准
二、富油凹陷特征与形成条件
三、富气凹陷特征与形成条件
第二节 内含油带勘探实践
一、已证实富油凹陷
二、潜在富油凹陷
第三节 外含气带勘探实践
一、已证实富气凹陷
二、潜在富气凹陷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