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篮球公园》最初创办于1998年。当时体育频道只有篮球比赛的直播和录播节目,没有篮球的专栏节目。出于对篮球的热爱和对NBA节目的模仿,我一直想搞一个这类的专题节目,于是相约徐济成、苏群、瞿北林等新闻界的几个朋友开了一个座谈会。讨论了没多久,节目的内容、模式以及各板块节目的小标题都有了,如《走进NBA))就是大徐想的名字,但就是栏目的总名称一直没有想好。“篮球”是一个标致性的特定词,但用哪个词和它放在一起组成栏目名称,既好听又响亮呢?我想,一个栏目名称除了篮球比赛以外,它的内涵还要有其他篮球活动,比如NBA全明星赛上的各种篮球游戏活动;栏目名称的外延要大:要涵盖男女老少都能来参加的活动,没有门槛的限制,并为将来节目发展留有充分的余地。一上午还没有讨论出结果来,到了吃饭的时间,在饭桌上瞿北林想起了“公园”二字,组合在一起大家念了几遍。 “篮球公园,篮球公园”,朗朗上口,好听好记,内涵、外延都符合我的要求。 《篮球公园》栏目就此便有了自己的名字。 《篮球公园》开办之初是每周一晚上播出三个小时即180分钟的节目。其中有一场当周的NBA篮球比赛录像90分钟,还有我们中央电视台和美国NBAE(美国职业篮球联盟节目娱乐公司)一起专为中国电视观众开办的30分钟《走进NBA))节目。再有就是60分钟自办节目,这白办的节目主要是以报道我国的篮球赛事为主,特别是CBA联赛。从这个时间表中大家不难看出:美国的节目占了栏目的主导位置,想改变这一结构还很难。一是NBA节目太受欢迎。二是当时我国的篮球赛事转播条件有限(美国NBA转播要求转播机位最少不能低于10个讯道即10台摄像机,实际上是15台以上,而我国当时除上海、广州、北京有4—6台摄像机录制比赛外,有些地方台只有3台摄像机来录制整场篮球比赛,甚至有的电视台曾经有过一台摄像机录了整场篮球比赛的纪录)。 《篮球公园》的国内篮球专题节目,基本上是在比赛录像的画面基础上编辑而成,可想而知,这样的比赛画面编出来的节目哪能有观众喜欢多看呢,节目质量与美国NBA节目相比,相差得实在是太远了。三是栏目组刚成立,只有十个人员名额,人手不足,要完成这么大节目量实属不易。四是栏目组节目经费有限,只够发发劳务(每月每人2000元还包括税金)。相比体育频道其他栏目百万元节目经费,我这30万元节目经费使用起来真是捉襟见肘。没办法,只好用NBA转播的钱往里垫,就这样还是拿不出多余的钱去篮球比赛现场报道拍摄。为此, 《篮球公园》栏目组在报道我国CBA联赛时曾经得到国家体委篮管中心信兰成主任的大力支持:出差报道CBA联赛,往返费用可到篮管中心去报账。记者们在当地也是由各篮球俱乐部来接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