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道周》是我国第一部全面描写明末著名书画家、学者、儒学大师、民族英雄黄道周的长篇历史小说。全书以黄道周奔赴刑场、从容就义为起始,叙述了黄道周抗倭抗清、潜心书画、宦海沉浮、战败被俘、囚服著书的传奇人生。黄道周(1585—1646),明代福建漳浦县铜山所(现东山县铜陵镇)深井村人,字幼玄、幼平,号石斋,人称石斋先生,闽南地区称“圣人祖”,台湾地区尊称“助顺将军”。明万历十三年(1585)二月初九生,明天启二年进士,选庶吉士,历任翰林院编修、侍读学士、经筵展书官、右中允、詹事府少詹事;隆武朝吏部、兵部尚书、武英殿大学士。抗清被俘殉国,赠文明伯,谥忠端。清道光五年(1825)年二月十六日,入祀山东孔庙。黄道周工书善画,书法楷、行、隶、草皆自成一家,世人称“黄漳浦体”,传世书品有《榕颂》《定本孝经》等。他先后讲学于浙江大涤、漳浦明诚堂、漳州紫阳、龙溪邺山等书院,培养了大批有学问有气节的人才。黄道周通天文、理数、易经诸书,著作甚丰,现存诗两千余首,有《石斋集》、《易象正》等,皆入选《四库全书》,后人辑成《黄漳浦集》。徐霞客评价说,他的“字画为馆阁第一,文章为国朝第一,人品为海内第一,其学问直接周、孔,为古今第一”。 清朝乾隆皇帝御旨曰:“黄道周立朝守正,风节凛然,其奏议慷慨极言,忠尽溢于简牍,卒之以身殉国,不愧一代完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