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税收协调论:基于区域经济一体化的视角》在梳理国际税收协调相关文献、总结国际税收协调实践经验的基础上,尝试提出区域经济一体化进程中国际税收协调的理论分析框架;具体分析国际税收协调产生的作用及其影响,提出国际税收协调绩效评价及协调度测度的指标和方法;并结合我国参与国际税收协调的实际,特别是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建设实际,提出我国参与区域国际税收协调的思路及政策启示。具体内容包括:第一,在界定相关概念的基础上,对国际税收协调的国内外研究成果及相关文献进行了梳理和评述。明晰了国际税收协调的主要内容及科学内涵.通过对关税同盟理论、国际经济相互依存理论和哈马达模型的评述,以及对国内外关于国际税收协调效应、机制和模式等的评析,为全文展开研究奠定了理论基础。第二,对三个最具代表性的经济一体化区域(欧盟、北美自由贸易区、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国际税收协调状况作了总结分析。重点阐述了目前区域经济一体化中国际税收协调的特点、趋势和面临的主要问题,为《国际税收协调论:基于区域经济一体化的视角》深化研究找到了方向和突破口。第三,构建了区域经济一体化背景下国际税收协调的理论分析框架。探讨了区域经济一体化背景下国际税收协调的主要影响因素及作用机理:对区域经济一体化下国际税收协调度进行了分类;分析了不同协调度下国际税收协调的内容、方式、机制特点及其与区域一体化程度的相关性。第四,分析了国际税收协调对区域经济一体化的作用及效应,提出了国际税收协调绩效评价及国际税收协调度测度的指标和方法;在比较区域经济一体化进程中国际税收竞争与国际税收协调所带来的福利效应的基础上,得出了国际税收协调的效应具有多样性和复杂性特点的结论。关键是要找到国际税收协调与国际税收竞争的最优均衡点,适度的国际税收协调给区域带来的福利效应大于国际税收竞争。第五,对中国参与区域国际税收协调进行了实证分析,对中国参与区域国际税收现状及前景作了总体判断,提出了中国参与区域国际税收协调的思路和建议。其中包括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建设中国际税收协调的可行性、中国参与区域国际税收协调所具备的优劣势及面临的机遇和挑战。另外,从战略及策略、协调目标、协调布局、协调原则、协调的步骤和方式、协调的机制,以及中国提高自身参与区域国际税收协调能力需要做出的努力等方面提出了相应的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