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共有六章十九节。第一章和第二章内容为《国语》的成书研究,辨析了《国语》作者、版本与注本问题中的难点与疑点。其余各章分别就《国语》的内容、思想、文体、文学成就等展开深入、细致的论析,从而揭示了《国语》所兼有的历史、文学、经学、政教的多重性质。《研究》见解新颖、深刻,创获颇多。比如《国语》的作者问题历来是《国语》研究的难点,《研究》作者不落窠臼,另辟蹊径,认为《国语》的作者应是一个系统,这其中包括有《国语》的作者、编者和传诵者。《国语》的成书大致是这样一个过程:《国语》中的文章首先由作者写作、记录,在其流传过程中瞽、嚎等传诵者对其进行讲诵、增饰,最后由编者对这些文章进行选择、编辑,遂成今本《国语》一书。《国语》的作者和编者应该是西周至春秋时期不同时代不同国家的史官,《国语》的传诵者则是担任讲史任务的瞽、嚎。又如《研究》第四章着力考察“语”体渊源,进而对《国语》文体做出界定:“语”、“言”在周代都为乐语,是周代的诗教形式,具有政教功能;《国语》是关于王道观念和事件的记录;和《左传》单纯的记事不同,《国语》在“史”的品格以外,还具有“左史记言”的咨政意义,显现出其源自周代诗教的政教本质。与先秦诸“语”相比,《国语》规模最大,内容最丰富,体例最完善,是先秦“语”之集大成者。这些观点,都有令人耳目一新的感觉。此外,《研究》还通过对《国语》内容的辨析和思想的研究,证明了《国语》为《春秋外传》的合理性。并将《国语》、《左传》从内容、风格、写作特点三个方面进行了比较研究,这些见解也是很有参考价值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