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该书是对我国城乡产业合作问题较为系统的研究。该书从系统论理论、区域分工与合作理论、区位理论、产业聚集与扩散理论四个方面构建了城乡产业合作的理论分析框架。根据世界各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历程,从城乡产业互动的角度总结了城乡产业关系演进的一般规律,城乡产业关系大体经历了四个阶段,即乡村产业孕育城市产业阶段;城乡产业对立、农村产业支持城市产业阶段;城市支持农村、工业反哺农业的阶段;城乡产业融合阶段。借鉴国内外城乡产业一体化发展的成功经验,根据城乡各自的区位优势、资源禀赋以及产业自身的活动规律,构建了城乡产业合作的实现机制与战略构想,通过建立指标体系对城乡产业协调发展水平进行了动态和静态评价,在此基础上提出了较为系统的对策建议。 第二,在研究方法和研究思路上,该书也力求出新。书中综合运用了历史分析与逻辑分析相统一、静态分析和动态分析相结合、实证研究和规范研究相结合、定性研究和定量研究相结合以及案例分析等方法,使我们能够从历史到现实、从国外到国内、从抽象的逻辑分析到典型的实践案例等不同角度,对我国的城乡产业合作问题有一个全面、深刻的认识。 第三,该书提出了很多新的观点。构建了城乡产业合作的实现机制,即合理的城乡产业分工格局是城乡产业合作的前提;产业之间的互赖性和互利性是城乡产业合作的动力;人口、资本、技术、信息等要素在城乡间双向自由流动是城乡产业合作的纽带;小城镇是城乡产业合作的载体,重点要增强小城镇的产业发展、公共服务、吸纳就业与人口集聚功能。在实地调研分析的基础上,提出城乡三次产业互动的战略举措。一是城乡一二三产业合作,通过“公司+订单+农户,,及农超对接等模式,推动农业产业化经营;二是城乡第二产业合作,通过总部经济模式和城乡产业转移模式,加快城市产业结构优化升级与农村工业化进程;三是城乡第三产业互动,如通过加速城市现代服务业经营网点向农村扩散、城乡合作开发乡村旅游业等形式,促进城乡共同繁荣。据城市的空间聚集性特征和乡村的空间分散性特征,城市和乡村各自的资源禀赋,以及产业的空间指向偏好,勾勒未来城乡产业空间布局圈层图。第一圈层:区域中心城市,以发展知识密集型产业和现代服务业等战略性新型产业为重点;第二圈层:规模化中心城镇,逐渐成为工业中心,以发展劳动密集型产业为重点;第三圈层:村镇,以发展现代农业和农产品加工业为重点。 总体看,这是一项有理论尝试和实践探索的研究成果,将城乡严业合作置于城乡一体化进程的背景下进行研究,对推动城乡产业结构优化升级,促进城乡产业协调、融合发展,破解我国“三农”难题,缩小城乡区域发展差距具有较高的理论价值和实际应用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