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国际金融危机带来的启示与思考
第一节 国际金融危机的影响
(一)主要发达国家经济遭受严重冲击
(二)国际金融危机的反思
(三)国际金融危机的应对
第二节 历史经验的启示
(一)英国:日不落帝国的兴起和衰落
(二)美国:从殖民地国家到超级大国
(三)德国:数度崛起的经济强国
(四)日本:废墟中重建的经济大国
第三节 对我国工业地位和作用的再认识
(一)工业是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的主导力量
(二)工业是社会发展的动力保障
(三)工业是科技创新的基础源泉
(四)工业是国际竞争力的根本依托
第二章 历史视角下的中国工业
第一节 新中国工业的发展历程
(一)起步奠基(19491978年)
(二)改革开放(19782001年)
(三)融入全球(2001年至今)
第二节 我国工业发展的历史成就
(一)总体规模快速扩大
(二)工业结构不断优化
(三)自主创新能力不断提高
(四)多种经济成分及大中小企业协调发展
(五)国际竞争力显著提升
第三节 我国工业发展的经验和启示
(一)始终将工业作为国家发展的战略核心
(二)走适合中国国情的工业化道路
(三)不断深化推进改革
(四)坚持对外开放
(五)充分调动和发挥地方的积极性
第三章 新时期中国工业的发展环境
第一节 全球经济进入深度转型调整期
(一)低速增长成为全球经济新常态
(二)国际贸易保护主义明显加剧
(三)全球治理机制将重新塑造
第二节 绿色低碳发展的挑战不断加剧
(一)我国发展的能源资源瓶颈制约日益凸显
(二)全球减排压力持续加大
第三节 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革命孕育突破
(一)新一轮科技革命将重塑工业发展模式
(二)世界各国积极抢占科技和产业革命的制高点
(三)我国面临的机遇和挑战
第四节 我国经济进入增长阶段转换期
(一)拉动我国经济增长的需求结构正在发生重大变化
(二)支撑我国经济发展的要素禀赋结构正在发生深刻变化
第四章 新时期中国工业发展的战略目标和要求
第一节 新时期中国工业发展的战略目标
(一)推动工业化基本实现
(二)努力从工业大国向工业强国转变
第二节 新时期中国工业发展的阶段重点
第三节 需要把握好的几个重大问题
(一)正确处理增长速度和结构调整的关系
(二)推进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同步发展
(三)统筹推进对外开放和国内发展
(四)处理好政府与市场的关系
第五章 新时期中国工业发展的战略任务
第一节 促进工业持续健康发展
(一)着力优化工业发展的政策环境
(二)进一步激发中小企业特别是小微企业的发展活力
(三)持续加强质量品牌建设
第二节 加快工业结构优化升级
(一)培育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努力打造新的增长点
(二)改造提升传统制造业,提高产品的技术含量和附加值
(三)大力发展生产性服务业,由产业价值链中低端向高端攀升
(四)培育造就一批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大企业
(五)推动区域产业协调发展
第三节 着力提升自主创新能力
(一)真正确立企业在产业技术创新体系中的主导地位
(二)加强关键核心技术和共性技术攻关
(三)加快创新成果转化和产业化
(四)有效利用全球创新资源
第四节 大力推动信息化和工业化深度融合
(一)加快宽带基础设施建设和信息网络发展
(二)发展现代信息技术产业体系
(三)深化信息技术的集成应用和融合创新
第五节 促进工业绿色低碳发展
(一)我国能源资源消耗增长还将持续较长时期
(二)加快完善资源性产品价格市场机制
(三)进一步完善落后产能淘汰机制
(四)积极推动绿色技术创新和推广应用
(五)大力发展循环经济
第六节 进一步深化改革开放
(一)推动完善促进工业科学发展的体制机制
(二)着力培育开放型工业经济发展的新优势
第六章 稳步推进中国工业管理体制改革
第一节 工业管理的国际比较
(一)主要发达国家的工业管理模式
(二)新兴工业化国家的工业管理模式
(三)国外工业管理体制的主要特点
第二节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工业管理体制的变革历程
(一)1982年的改革
(二)1988年的改革
(三)1993年的改革
(四)1998年的改革
(五)2003年的改革
(六)2008年的改革
(七)2013年的改革
(八)对我国工业管理体制改革的几点思考
第三节 稳步推进大部门制工业管理改革
(一)大部门制改革的国际实践和启示
(二)我国工业大部门制管理改革的成就与不足
(三)深化我国大部门制工业管理改革的重点内容
新中国工业大事记
后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