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 登录读书好,好读书,读好书!
读书网-DuShu.com
当前位置: 首页出版图书人文社科政治政治理论论社会民主主义的历史演进

论社会民主主义的历史演进

论社会民主主义的历史演进

定 价:¥58.00

作 者: 朱旭红 著
出版社: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丛编项:
标 签: 暂缺

购买这本书可以去


ISBN: 9787509752364 出版时间: 2014-01-01 包装: 平装
开本: 16开 页数: 224 字数:  

内容简介

  作为社会主义的流派或思想体系的伯恩施坦主义导致了社会民主主义最初的实用主义化、伦理主义化和自由主义化。二战后福利国家的实践,尽管体现出社会民主主义对自由主义及其个人主义、资本主义的批判性和超越性。然而,这种批判性和超越性是非制度性的。因而,当代社会民主主义更深入的伦理主义化、实用主义化、新自由主义化等,使得社会民主主义因与社会主义的最初理想渐行渐远而危机重重。当代社会民主主义的理论不能拿来指导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建设和发展,其中,最重要的原因在于两者社会发展目标的根本差异。

作者简介

  朱旭红,女,1966年生。1988年毕业于浙江省湖州师范学院政史系。1994年7月毕业于上海社会科学院国际政治专业(科学社会主义方向),获法学硕士学位。1994年7月—1997年6月任教于浙江大学马克思列宁主义研究所,先后为助教、讲师。1997年6月至今,先后在浙江省社会科学院政治学研究所和社会学研究所任助理研究员、副研究员和研究员。2008年7月—2009年1月,在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社会政策与实践学院做访问学者。自2005年起,被列入浙江省“新世纪151人才工程”第三梯队人员。

图书目录

第一节 “社会主义”概念起源较早
一 社会主义概念的最早使用
二 社会主义概念的最初含义——针对的焦点是个人主义
第二节 “社会民主主义”概念的出现稍晚于“社会主义”概念
一 词义:“社会民主主义”——社会主义的或带有社会主义色彩的民主主义
二 起源:社会主义概念进入政治的结果
第三节 马克思对“社会民主主义”概念的态度
一 《共产党宣言》:用“共产主义”和“共产党”来称呼自己的理论和党
二 19世纪40年代末:自称“社会民主主义者”
三 1848年革命失败后:不再自称
四 19世纪70年代上半期:拒不承认
五 19世纪70年代下半期以后:“这个词也许可以过得去”
第二章 社会民主主义与马克思主义对自由主义及其个人主义的批判
第一节 自由主义及其精神实质:个人主义
一 古典自由主义和个人主义
二 新自由主义和个人主义
第二节 最初反对个人主义的声音
一 保守主义对个人主义的批判
二 空想社会主义对个人主义的批判
第三节 社会主义与自由主义及其个人主义的历史连续性
第四节 社会主义对自由主义及其个人主义的批判性
一 马克思主义对自由主义及其个人主义的批判
二 社会民主主义对自由主义及其个人主义的批判
——以社会主义为价值取向
第三章 伯恩施坦主义阶段
第一节 曾是革命的社会民主主义者的伯恩施坦
第二节 作为马克思主义修正主义者的伯恩施坦
一 对资本主义的重新认识
二 对社会主义的重新认识
三 引起争议和误导的公式
第三节 伯恩施坦主义的特点
一 修正主义即社会改良主义
二 实用主义特征
三 伦理主义特征
四 自由主义特征
第四节 伯恩施坦改良主义的历史后果
——“哥德斯堡人的先驱”
第四章 福利国家阶段
第一节 “福利国家”来历
第二节 福利国家的类型
第三节 福利国家的主要特征
第四节 北欧福利国家的社会成就
一 促进了社会经济的发展
二 保障了广大劳动人民的基本生活,缩小了贫富差距
三 缓和了社会矛盾,维护了社会稳定
第五节 对自由主义及其个人主义、资本主义的批判性和超越性
——社会主义价值原则和特征的延续和体现
一 积极自由观
二 平等公正观
三 互助的原则
四 经济计划化和公有经济
五 资产阶级权利的削弱
六 工人阶级的民主权利得到加强
七 新自由主义对福利国家的批评和抵制
第六节 福利国家与资本主义的关系——非制度性批判和局限
一 社会主义核心问题的退却——社会主义就是福利政策
二 福利国家的基础:资本主义私有经济
三 福利国家的实质:福利资本主义——资本主义+福利调控
第五章 当代社会民主主义的多重特性
第一节 伦理主义的特征愈发显著
一 关于社会主义的依据
二 关于社会主义的含义
三 关于社会主义如何实现
四 对待资本主义的相应认识和态度
第二节 实用主义的世界观更加强化
第三节 对自由主义尤其是新自由主义的接纳逐渐深入
一 新自由主义化的表现
二 新自由主义化的后果
第六章 十字路口的徘徊——当代社会民主主义向何处去?
第一节 当代社会民主主义对社会主义运动的积极意义
一 对资本主义的局部性批判
二 对资本主义的局部改良
三 与新自由主义的界限
四 重新左转的迹象
第二节 修正还是背离?
——当代“第三条道路”对社会主义本质特征的背离
第三节 当代社会民主主义及其政党的特征危机
第四节 伯恩施坦改良主义社会主义的当代影响
第五节 当代“第三条道路”——何种意义上的复兴?
第七章 社会民主主义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第一节 概念演变:从“社会民主主义”到“民主
社会主义”再到“社会民主主义”
一 “民主社会主义”的前身:“社会民主主义”
二 二战后:“民主社会主义”取代“社会民主主义”
三 东欧剧变后:“民主社会主义”向“社会民主主义”的新演变
第二节 渐行渐远的社会主义精神
一 对个人主义(资本主义)批判性的日渐式微
二 社会主义未来明确目标的日渐式微
第三节 社会发展目标的根本差异
——民主社会主义不能指导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一 社会主义(共产主义)的实现是否具有历史必然性
二 社会主义是否是对资本主义的制度替代
三 社会发展的最终目标是否具有确定性
第四节 社会民主主义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相似的精神内涵
一 相似的精神内涵之一——对资本主义的批判精神
二 相似的精神内涵之二——社会主义的价值追求
索引

本目录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