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践哲学的传统与创新丛书:总体与实践》以哲学总体观的终极关怀和现实意义的区分作为致思的路向,由此来澄清传统哲学总体观的实质,并揭示其在实践中遭遇到困境的根本原因。柏拉图开创了传统哲学的总体观,他把“理念”看作集解释世界和改造世界于一体的总体,其实质是用观念一统了理论和实践。这种总体观深刻地影响了其后哲学的发展。马克思在洞察到传统哲学总体观仅仅是出于解释世界的目的之后,提出了一种以“实践”作为总体的实践哲学。然而,局限于传统哲学的思维方式,马克思这种实践总体观仍然没有真正解决总体的实践困境。后来的马克思主义,包括西方马克思主义各派,分别从不同的角度阐述并拓展了马克思的总体观,但它们最终仍没有走出实践的困境。本书认为,传统哲学各种总体观之所以陷入实践的困境,根源就在于它们都是非批判地把理论与实践同一了起来,认为理论与实践服从同样的逻辑,实践不过是把理论在现实中制作出来而已,从而忽视了理论和实践之间的异质性。实际上,理论与实践是异质的,理论主要服从逻辑的约束,其目的在于获得一种普遍性的道理;实践则主要服从直观的约束,其目的在于筹划出尽可能完善的实践方案。根据理论和实践的这种区分,传统哲学的那些总体本质上都是一些范导性的理念。真正能够实践的总体是实践思维筹划的总体,是实践智慧对各种实践要素非逻辑统合而成的、开放的总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