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国内外相关研究进展
1.3 问题的提出
1.4 研究目的与意义
1.5 主要研究内容
1.6 研究方法与技术路线
1.7 本章小结
2 主要理论基础
2.1 系统理论
2.2 生态学理论
2.3 可持续发展理论
2.4 本章小结
3 森林生态系统类型自然保护区概要与系统构成分析
3.1 森林生态系统类型自然保护区概要
3.2 森林生态系统类型自然保护区的系统构成与地理资源特点
3.3 森林生态系统类型自然保护区协同与可持续的关系与意义
3.4 本章小结
4 基于熵的森林生态系统类型自然保护区协同分析
4.1 基于熵的森林生态系统类型自然保护区协同的内涵
4.2 基于熵的森林生态系统类型自然保护区自组织分析
4.3 森林生态系统类型自然保护区的序参量
4.4 森林生态系统类型自然保护区中的熵
4.5 基于熵的森林生态系统类型自然保护区的协同控制
4.6 实证研究——以大围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为例
4.7 本章小结
5 基于熵的森林生态系统类型自然保护区可持续分析
5.1 基于熵的森林生态系统类型自然保护区可持续内涵
5.2 基于熵的森林生态系统类型自然保护区可持续形成机理
5.3 熵流变化对森林生态系统类型自然保护区可持续的影响
5.4 森林生态系统类型自然保护区的环境容量
5.5 基于熵的森林生态系统类型自然保护区森林资源的可持续承载力
5.6 森林生态系统耗散结构下的资源约束与可持续发展
5.7 熵减下的森林生态系统类型自然保护区可持续发展方案选择
5.8 熵减下的森林生态系统类型自然保护区可持续中的利益博弈
5.9 本章小结
6 基于熵的森林生态系统类型自然保护区协同与可持续评价体系
6.1 熵减下的森林生态系统类型自然保护区协同与可持续评价思路
6.2 评价体系的构成
6.3 评价指标体系建立的原则
6.4 评价指标体系的权重确定方法
6.5 评价指标体系
6.6 实例研究
6.7 本章小结
7 基于熵的森林生态系统类型自然保护区协同与可持续战略途径选择
7.1 熵减下的森林生态系统类型自然保护区协同与可持续战略思路
7.2 建立森林生态系统类型自然保护区周边社区的农民专业合作社
7.3 建立森林生态系统类型自然保护区生态旅游产业集群
7.4 建立森林生态系统类型自然保护区管理信息系统
7.5 本章小结
8 结论与展望
8.1 主要研究成果与结论
8.2 主要创新点
8.3 展望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