总序
前言
第一章 中国狮子文化
一、中国早期的狮子
(一)迢递纳贡——陆上贡狮的路径
(二)浮海入关——海上贡狮的路径
(三)纳却非议——减少狮子进贡的原因
(四)关闭海路——狮子被停止由海上人关
二、狮艺术的形成
(一)殊姿异质——文学作品中的狮子
(二)图以示后——艺术作品中的狮子
(三)闽兽驯良——人工驯化的狮子
(四)佛坛吼哮——宗教渲染下的狮子
(五)飞兽能言——神话传说中的狮子
三、狮文化的定格
(一)气宇轩昂——威猛型狮子
(二)温驯虔诚——驯服型狮子
(三)如虎添翼——神异型狮子
四、狮文化的特色
(一)历久弥新——狮文化的继承和创新
(二)泾渭分明——狮文化的流派
第二章 中国舞狮历史
一、舞狮艺术的进程
(一)象人假面——舞狮的发端
(二)西凉乐伎——舞狮艺术的引进
(三)太常掌乐——唐代舞狮的管理
(四)委质戏场——宋迄清舞狮艺术
(五)修令振武——民国舞狮的规范化
二、舞狮的发展
(一)建章 立制——舞狮的组织机构
(二)教讫四海——舞狮运动的推广
第三章 南派舞狮风格
一、南派舞狮特征
(一)神兽独角——独角狮型的来源
(二)祥瑞威水——瑞狮和醒狮的称呼
(三)大头鸭嘴——佛装狮和鹤装狮
(四)瑞狮吉祥——醒狮的文化徽号
二、南派舞狮内容
(一)狮舞六出——醒狮的表演
(二)神技可观——醒狮的形神表现
(三)高攀低戏——采青的形式
(四)传情达意——青阵的命名
三、醒狮例俗
(一)三阳开泰——开光点睛仪式
(二)须分长短——狮子等级
(三)礼约俗成——醒狮惯例
(四)鸣锣开道——狮队出行顺序
四、醒狮礼仪
(一)迎宾典礼
(二)开张志庆
(三)家居乔迁
(四)贺福祝寿
(五)迎亲喜闹
(六)出殡送葬
第四章 醒狮鼓乐
一、醒狮鼓乐常识
(一)鼓乐来源和作用
(二)鼓乐握法和姿势
二、醒狮常用曲牌
(一)高架基本鼓乐
(二)中架和下架基本鼓乐
(三)七声鼓乐
(四)抛狮鼓乐
(五)戏水鼓乐
(六)擂鼓鼓乐
第五章 醒狮艺术享受
一、醒狮艺术构成
(一)动作特性
(二)节奏特性
(三)造型特性
(四)综合特性
二、醒狮审美视角
(一)动作的形象美
(二)内容的意境美
(三)技术的表演美
三、醒狮审美欣赏
(一)双向互动
(二)发挥想象
四、醒狮心理体验
(一)虚拟情境
(二)心理感知
第六章 醒狮运动技术
一、醒狮基本技术
(一)单一技术
(二)协调技术
(三)组合技术
二、醒狮难度动作介绍
(一)动作难度等级
(二)主要动作介绍
三、套路组成要求与动作例图
(一)套路组成要求
(二)动作例图
第七章 醒狮基础套路
一、采地青
(一)练习要点
(二)采地青套路动作名称
(三)采地青套路动作图解
二、双狮献瑞
(一)双狮献瑞动作名称
(二)双狮献瑞动作图解
第八章 传统醒狮精选套路
一、山涧采灵芝
(一)开势
(二)上桥
(三)过涧
(四)探芝
(五)落涧
(六)下地
二、雄狮吐瑞
(一)出林
(二)上桥
(三)过桥
(四)过山
(五)玩珠
(六)吐瑞
(七)滚珠
(八)回桥
(九)落桥
(十)归林
三、攀崖寻宝
(一)出林
(二)探崖
(三)攀崖
(四)取宝
(五)落崖
(六)归林
四、采龙门青
(一)出山
(二)游动
(三)登门
(四)采青
(五)落地
(六)归山
五、桥底采青
(一)出林
(二)游动
(三)上桥
(四)过桥
(五)采青
(六)落桥
(七)归林
第九章 南狮运动竞赛知识
一、竞赛场地与器材
(一)场地
(二)器材装备
二、南狮运动竞赛的项目和标准
(一)自选套路
(二)规定套路
(三)传统项目
(四)技能南狮
三、南狮运动竞赛裁判法
(一)南狮自选套路竞赛评分难点
(二)南狮规定套路竞赛评分难点
(三)南狮比赛常见错误及扣分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