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演义/新概念·新课标·新阅读》主要记述的是东汉末年至西晋建立的一百多年间的历史故事,依托这个背景,再结合许多民间流传的话本和故事,构成一部亦真亦假的历史演义小说。东汉末年,土地兼并剧烈,爆发了黄巾起义。在镇压起义的过程中,地方势力崛起,朝廷失去了对地方的约束力量。当时的朝廷已经腐朽不堪,导致了一场激烈的宫廷政变。手握重兵的西凉刺史董卓带兵进入都城洛阳,控制了朝政。董卓倒行逆施,招致地方拥有兵权的诸侯不满,于是诸侯组成联盟,共同讨伐。董卓挟持皇帝西迁到西汉的都城长安。诸侯联盟占领成为废墟的都城洛阳,随后各谋其利而导致联盟瓦解。董卓被司徒王允用计杀死,朝廷被其部下掌握。各路诸侯互相兼并,各自发展势力。后来北方较大的势力只剩下袁绍和曹操,曹操拥立汉朝天子迁都许都,拥有了“挟天子以令诸侯”的优势。官渡之战,曹操击败袁绍,成为北方中原最大的势力。皇室后裔刘备仓皇南逃,请出了号称“卧龙”的诸葛亮,并一同投靠荆州刘表。随后,曹操渐渐统一北方,成为了全国最大的势力。于是带兵南下,意图统一全国。刘备联合江东的孙权,在赤壁以少胜多,击败了曹操。使得北方一时之间失去了统一全国的能力。得到喘息机会的刘备成功夺取川蜀等地,孙权也稳据长江东南方的大部分地盘。由此,进入了三国割据的时代。刘备在与曹操争夺汉中的战争中取得胜利,孙权也在曹、刘相争时从刘备手下大将关羽手中夺取了荆州。占据川蜀、汉中的刘备实力大增,便借口为关羽报仇,率领大军进攻东吴。孙权任命陆逊为将,在夷陵以少胜多,击败了刘备的蜀军。刘备仓皇逃到白帝城,一病不起,临终前托孤诸葛亮。诸葛亮治理川蜀,实力渐渐恢复,便与东吴结盟,六次出兵北伐,但都在魏国大将司马懿的抵抗下无功而返。诸葛亮死后,蜀国国力渐渐衰弱,吴国的孙权晚年昏聩,国力也渐渐衰退。司马懿夺取了魏国的大权,为日后晋统一全国建立了基础。蜀国大将姜维继诸葛亮之后掌握蜀国兵权,也屡次出兵北伐,但都无功而返。魏国的司马氏经过祖孙三代的经营,先后灭蜀平吴,建立了大一统的晋朝,三国割据结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