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直系的领袖人物是曹锟、吴佩孚。其中吴佩孚是挑大梁的角色。没有吴,便没有直系的兴盛。
第二章 忽然一位头裹青布手提关刀的将军率一支骑兵冲进峡谷,用《三国演义》里的常用语大声喝道:休得伤了吾主。原来是吴佩孚得到消息,提兵前来救援。
第三章 黎元洪不肯回銮,段祺瑞只好派人南下,迎请副总统冯国璋。这一迎,便播下了北洋系分裂的种子,迎出了划分直皖两系的一丝细细的但已清晰可见的罅隙。
第四章 失掉了口实,甜头又实在不少,曹锟想来想去,索性干脆宣布就职。吴佩孚又发来电报,制止他的行动。俩人的关系受到了严峻考验。
第五章 吴佩孚见张其锽生活起居不太讲究,自奉节俭,觉得是个清流,便有些敬慕;几次交谈,发现对方国学根基不在自己之下,更加喜欢。后来,吴向谭延闿提出聘请张其锽做秘书长,得到应允,从此相随终生。
第六章 王占元是个有趣的人物。人说南唐后主李煜本是风流才子却误做了人主;王占元也有同类命运,明明对办实业开钱庄倒腾生意兴趣特浓,这方面也的确有本领,却执兵符握权柄当了个督军。
第七章 为什么虎威天下的段合肥对一个其实离开他就生存不下去的徐树铮这么迁就呢?慢慢才知道,这个人不但对段合肥忠心耿耿,毫无二心,还很有学问,才气过人,国学根基深厚,能应付段合肥的随意查问。
第八章 徐树铮向段祺瑞汇报了自己的想法:乘张作霖到团河公馆来拜会的时候,暗伏刀斧手在两廊下,掷杯为号,一举剁为肉酱。
第九章 配合北边的兄弟部队行动,王占元在武汉干了一件惊天动地的事,大大折了皖系和段祺瑞的锐气。
第十章 1920年9月2日,吴佩孚率第三师进驻洛阳,成立了直鲁豫巡阅副使署,决心在这里韬光养晦,用数年时间练就一支劲旅。
第十一章 “冯玉祥乃魏延一流人物,不可让其坐大!” 张其锽那么一说,从此就在吴佩孚心里种下了防备冯玉祥的种子。
第十二章 吴佩孚叫孙传芳在家休息几天,待打完这场仗,一定要重用他,说是本帅不能让忠义之士寒心。此后孙传芳成为吴佩孚麾下的大将,由旅长升为师长,升为长江上游部队总司令。
第十三章 这次出师湘鄂,在政治上军事上都获得了空前的成就,杨森也来归附,吴佩孚自以为在立功、立德、立言三方面,面面俱到,非常得意。但在回到洛阳不久,就发生了一件使他十分扫兴的事。
第十四章 吴佩孚浓眉倒竖,大声说:“ 俺要在书中写上这么一笔:某年某月某日,苏皖赣巡阅副使齐燮元弑其长官李纯于石头城;还要添上一句:参谋长何丰林参与其事!”
第十五章 曹锟所不知道的是,他的盟弟兼亲家张作霖,早在直皖战前就接触了孙中山的特使,与对方交换了倒直的战略设想。
第十六章 吴佩孚单骑蹚阵,势如关云长下界的故事传遍了整个燕西北战场,陡然间增长了直军官兵的士气,讶叹之余,无不深信自己的大帅就是关公转世。
第十七章 冯玉祥明白,自己已经成了吴佩孚的眼中钉,再在洛阳边上呆下去,恐怕就不是障碍太多的问题了,早晚吴佩孚会把部队给吃掉。他不能不考虑如何离开河南了。
第十八章 洛阳练兵期间,还有过一次有趣的艳遇,使吴佩孚大感麻烦。
第十九章 曹、吴对孙文、段祺瑞、张作霖三角同盟关系的日益密切,十分不安,千方百计想要进行分化,重点放在皖、奉两方面。曹锟早在贿选总统之前,就已经在下功夫拉拢段祺瑞。
第二十章 不久,曹锟宣布孙传芳为浙江督军。直系又一颗巨星升起了。
第二十一章 王怀庆对坐在旁边的冯玉祥极为小声地捅了出来:“不吉利!不吉利!”冯玉祥在黑暗中只微微一笑,心里明白,这个不吉利将会由自己来完成。
第二十二章 顾祥麟说是不是带支票去?吴佩孚说一点钱都不须带,要阎老西支援,本帅这次就是要剜他的心头肉,考察他是不是真心附直。
第二十三章 吴佩孚是弈棋高手,在洛阳敲木鱼的时候就计划了另一路迂回夹击计划。那就是王维城师出界岭口,取道义院的大动作。这一着成功,也可聚歼奉军主力。
第二十四章 北京政变成功以后,一个又一个的困难与障碍冒了出来,横在冯玉祥面前。
第二十五章 段祺瑞此时似乎的确已是成熟的政治家了。他在这里玩了个小花招,就把什么大权都集中于一身了——总理、总统二者合一,化合为临时执政。
第二十六章 吴佩孚明白:如果接受段的任命,固然可以摆脱冯、奉的压迫,同时能够重建大军;但不可取,因为一是可能在旧部当中失去顶天立地的形象,二是会让囚禁中的曹锟失望伤心。
第二十七章 段祺瑞在北方与奉系暗中斗法的过程中,一刻也没忘记南边的直系,没有忘情于直系的首领吴佩孚。
第二十八章 施从滨逃来逃去未能逃脱一刀之苦。然而这却种下了一颗仇恨的种子,若干年后施从滨长女作下了一桩惊天动地的大案。
第二十九章 萧耀南是拒吴的先锋,拥吴的干将。送走了张其锽,马上就为吴佩孚的复出清扫道路,派他的督署参谋长张月波,间关潜赴沈阳,求见张作霖,建议张吴合作。
第三十章 直奉联合终于以释放曹锟、拥戴北洋元老王士珍为总统以及战事结束以后奉军出关为条件正式达成。
第三十一章 段祺瑞手里没有实力,却自诩甚高,在直、奉、冯三派军阀角逐中驾驭风云上台,满以为能施展胸中抱负,恢复皖系过去的局面;结果却赔进了手里的最后一点本钱,被军阀们一脚踢开,凄凄惶惶地下台去了。
第三十二章 冯玉祥终于维持不下去了,为了保存实力,通电下野,玩了个藏军于直的花招——就是让部将去游说吴佩孚,争取吴能收容国民军,以躲过这场灭顶之灾。
第三十三章 叶唐之战,表面上是湖南军阀的内部纠葛,其实是南方革命政府与北洋军阀的较量,是北伐的前奏。
第三十四章 滞留包头暂未去苏联的冯玉祥,揪心地关注着他部队的命运。获悉战线已经崩溃,他仰天长叹,徒唤奈何,只好赶快安排收拾残局,避免全军覆没。
第三十五章 南口战役结束以后,直奉矛盾上升为主要矛盾。导火线是杜锡珪内阁的去留问题。
第三十六章 要在这桥头上和这个姓叶(叶挺)的年轻人硬拼,看来难以占到便宜;只有靠智慧,才能战胜他。吴大帅甚至产生了诸葛亮智收姜维、岳飞义服杨再兴的幻想。
第三十七章 高、阎二师长电告吴佩孚,三军行至鸡公山下踟蹰不前,要求靳云鹗统带。吴佩孚正需大将,也正好借这个梯子下楼,马上下令恢复靳云鹗讨贼联军副总司令兼前敌总司令职务
第三十八章 孙传芳了解到全军不战自败的情况,捶胸顿足不已,不明白自己辛苦练兵,何以练出了这伙招呼不住的官兵。深知不赶快收兵,势必酿成全军覆没。
第三十九章 蒋介石、唐生智派了各种各样的人到河南拉拢吴佩孚的部下。魏益三这种杂牌军将领,是他们下钩的主要对象
第四十章 张作霖曾经要求吴佩孚同意张宗昌鲁军和奉军一道进入河南,帮助吴佩孚夺取武汉,遭到了拒绝。终于,他彻底失去了耐心,认为不能坐失戎机,无论吴佩孚同意与否,也要派兵南下。
第四十一章 张学良的脑壳里残留着冯玉祥部队南口失败一蹶不振的形象,以为些许部队即可阻击。没想到此时冯部已是十万之众,而且手持先进的苏俄武器,战斗力今非昔比。
第四十二章 孙传芳敢于断然拒绝蒋介石的利诱,决定与北伐军周旋到底,最主要的原因当然是有奉张这座大靠山。
第四十三章 孙传芳自从上次六万大军过江损兵折将以来,变得谨小慎微了,不愿再冒任何风险。他怕没有后路,军心不稳,否定了马葆珩的意见;决定当夜夺回济宁,再来取徐州。
第四十四章 1927年1月底,蒋介石任命阎锡山为国民革命军北路总司令;6月,山西改挂青天白日旗,晋军也改名为国民革命军北方军
第四十五章 蒋介石召集第一集团军中黄埔出身的军官训话,声色俱厉地说:旧的军阀固然是打倒了,新的军阀又产生了。要完成国民革命,非将新军阀一起打倒不可。
第四十六章 正当蒋、冯、阎杀得天昏地暗的时候,吴佩孚在蜀中发表通电,宣称要出川调停,乘便借此与阔别多时的老朋友叙旧。
第四十七章 重重压力都堆到了实力并不雄厚的杨森头上。各方面认真起来,他是万难顶得住的。那么到了最后关头,对这位恩公,杨森会怎么办呢?
第四十八章 杨森灰溜溜回到万县,越想越气,决定索性把吴佩孚接到万县,公开摆设出来。他马上派三条兵舰去奉节,坚邀吴大帅“命驾”。
第四十九章 杨森大怒:“你这是叛将逞兵作乱,哪来那么多歪道理!”当即把话筒摔了,气呼呼道:“誓杀郭大儿憨!”
第五十章 可怜吴佩孚一世枭雄,太自信威重如山足以服人,竟失察于人心不古世道险恶,他把罗泽洲看得和杨森一样忠心耿耿,面临危险而浑然不觉。
第五十一章 吴佩孚在途中和大家商量,认为只有一个地方可去了,那就是张学良控制下的北平。
第五十二章 这一时期,吴佩孚除了对人发发牢骚之外,只能做两件事情排遣时日,一是写诗作画,讲春秋释易礼,一是扶乩占卜问鬼神,研究搜罗旧部重组大军的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