序 瘦的郭初阳,瘦的语文课堂
第一章 爱杀柴桑隐
性教育和死亡教育,是我们当前教育的两大缺失。漠视性教育,让人不懂得去爱自己的伴侣,影响的是今后的婚姻;漠视死亡教育,让人不懂得此生为人的珍贵与短暂,造成个体对生活的冷漠和生命的轻视。
《致女儿的信》:一次并不成功的性教育
望眼欲穿性教育
我对范美忠文章的看法,兼谈死亡教育
死亡教育问答录
问答录:传播、行动、改变
第二章 名溪近讼庭
《祭十二郎文》作为中国典型朝代的典型文人作品,暴露了中国人典型的缺陷:情感失控,依赖感,借他人来确定自己,垂直型的家庭结构(只重父子/母子,不重夫妻关系),遇挫折自暴自弃……孙隆基写于1983年的那句话,总是如丧钟,鸣响不已——
不论“现代化”与否,中国“人”被设计的方式是否根本上有问题?
与性无关的纯洁——读《第一次抱母亲》
从濒死五阶段看《祭十二郎文》
陈情表?残肢令!
不意老山之中,有此嫩妇
尴尬的孔孟——大陆现行中小学教材中的中国文化原典
古书绝对的不可读,倘若是强迫的令读
语文背后的思想迷局
第三章 扫沙开野步
生活与文学有着各自的原则:生活要尽量计算成本与收益,坚持精力节省原则;文学要尽量使人恢复对生活的敏感,“使石头显出石头的质感”,坚持陌生化原则。两条原则,前者要求节约时间、创造财富;后者要求延长时间、醒觉生命。
牛尾巴为什么要翘起来?——评《画家与牧童》
谎话说不圆——我看《盲孩子和他的影子》
……
第四章 摇舸出闲汀
第五章 宿简邀诗伴
第六章 余花在酒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