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问题的提出与实施策略
二、“现代派”客观存在形态
三、“现代派”文坛格局与文学史接受
上编 1950―1980年中国大陆现代文学史叙述形态
第一章 新中国成立初大陆现代文学史叙述意识形态语境
第一节 政治意识形态与文学史观
一、毛泽东文艺思想与文学史观
二、毛泽东文学史观与现代文学历史建构的尝试
第二节 毛泽东文学史观的确立与巩固
一、第一次文代会与新文学史建构
二、新中国教育体制与毛泽东文学史观的具体实施
第二章 文学“本位”意识与意识形态的张力――王瑶的“新文学史”叙述
第一节 文学史文本政治意识形态的彰显
第二节 文学史文学“本位”意识
一、文学“本位”意识
二、“文体型”文学史模式
三、“新月派”文学史形象
四、“现代派”文学史形象
第三节 政治与学术的纠缠
一、对王瑶《史稿》的“批评”
二、王瑶对《史稿》的“修订”
三、对王瑶《史稿》的“批判”
四、不同于《史稿》的另一种文学史范式
第三章 新文学史叙述的“现代”转型――丁易、刘绶松的文学史叙述形态
第一节 政治意识形态与“中国现代文学”学科
一、“中国现代文学”的“现代”内涵
二、丁易文学史的“现代”叙述
三、刘绶松“新文学史”叙述的“现代”转型
第二节 “社会主义现实主义”与现代文学的历史建构
一、“社会主义现实主义”话语的形成
二、“社会主义现实主义”的文学史叙述
第三节 文学史叙述模式与“现代派”文学史形象
一、丁易、刘绶松文学史叙述的“现代”模式
二、“现代派”文学史形象
第四章 中国现代文学史的“集体叙述”
第一节 文学史“集体叙述”
第二节 从“文学史”到“文艺思想斗争史”――学生文学史“集体叙述”背后
一、学生叙述“中国现代文学史”
二、学生叙述“文艺思想斗争史”
第三节 中国现代文学史学者的“集体叙述”――唐?主编的《中国现代文学史》
一、唐?主编的《中国现代文学史》形成过程
二、“以论带史”的文学史叙述
三、现代文学史叙述与“阶级分析”
四、“作家型”文学史模式
五、现代主义缺场与“现代派”文学史形象
下编 1950―1980年港台海外现代文学史叙述形态
第五章 台湾地区的中国现代文学史叙述形态
第一节 新文学遭遇政治意识形态语境
第二节 新文学史的“政治”文本
――周锦的新文学史叙述
一、政治意识形态与新文学史叙述
二、政治意识形态与作家作品的叙述
三、“民族主义”与“现代派”文学史形象
第三节 中国现代文学史另一种叙述形态――以“现代派”另一种文学史形象切入
一、“现代派”诗歌叙述
二、“现代派”小说叙述
第六章 中国现代文学的“西方”想象――夏志清的文学史叙述
第一节 意识形态:对中国大陆文学史叙述的解构
第二节 现代文学史叙述的“西方”视野
一、“道德意味”与“宗教意识”
二、中西文学比较视野
三、文学史叙述原则:文学性与文本细读
第三节 现代主义、“现代派”的西方文学史形象
一、夏志清眼中的现代主义与“现代派”
二、现代主义与“现代派”的“西方”文学史形象
第七章 文学史叙述的“民族”立场与“纯文学”观念――司马长风的新文学史叙述
第一节 民族文化认同与新文学史叙述
第二节 文学史叙述的“纯文学”观念
一、文学的“非功利”观
二、文学史叙述原则:“情感”“语言”“诗”“画”
第三节 “现代派”叙述形态
一、“现代派”的形成过程
二、“现代派”诗歌叙述
三、“现代派”小说叙述
四、从“现代派”另一文学史形象看香港的新文学史叙述
结语 文学史叙述的“整体性”与“暂行性”
参考文献
后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