序(周华斌)
译者前言
前言
第一章 、经典时代的文艺理论
一、修辞学批评
(诡辩学派、亚里士多德、维凯拉斯、西塞罗、戴尼斯、坤体良)
二、柏拉图
(以及新柏拉图主义)
三、亚里士多德
四、贺拉斯
五、朗吉努斯
第二章 、中世纪文论
一、寓意解经法
(薄菲略、普洛克勒斯、马克罗庇斯、圣·保罗、圣·奥古斯丁、福金提斯、但丁、帕卡西奥)
第三章 、新古典主义的兴衰
一、语言问题
(但丁、都博雷)
二、理想化的特质
(格拉狄、斯特尼)
三、意大利的亚里士多德学派
(敏都诺、斯卡里格、卡世德菲卓)
四、新古典主义与语言的纯粹化
(蒙太奇、马赫伯)
五、法国的新古典主义理论
(博乌、博奥斯、拉宾、博波、约翰逊)
六、新古典主义中的英国元素
(琼森、德莱顿、约翰逊、艾迪森)
七、情感时代的英国文学理论
(约翰逊、杨格、约瑟夫·沃尔顿、托马斯·沃尔顿、赫德、埃蒙德·柏克)
八、维柯、狄德罗以及莱辛
第四章 、浪漫主义文学理论
一、赫尔德及其时代精神
(席勒、弗里德里希、施勒格尔、黑格尔)
二、康德的影响
(谢林、柯勒律治、歌德、席勒与叔本华)
三、有机原则
(A.w.施勒格尔、柯勒律治、谢林、歌德)
四、批评家的作用
(赫尔德、弗里德里希·施勒格尔、施莱尔马赫)
五、若干英国主题
(华兹华斯、柯勒律治、济慈、雪莱)
六、圣·佩韦、爱默生、爱伦·坡
第五章 、十九世纪的社会学理论
一、别林斯基和他的三个朋友
(别林斯基、车尔尼雪夫斯基、杜勃罗留波夫与比萨列夫)
二、马修·阿诺德
三、社会批评之滥觞
(丹纳,马克思)
第六章 、自然主义、象征主义与现代主义
一、法国的自然主义
(福楼拜、左拉、龚古尔兄弟)
二、法国的象征主义者
(格里叶、波德莱尔、马拉美、瓦雷里)
三、英国的唯美主义与亨利·詹姆斯
(佩特、王尔德)
四、现代主义与先锋派
五、休姆与庞德
六、T.S.艾略特
第七章 、文学理论的新发展
一、尼采
二、弗洛伊德
三、索绪尔
四、马克思主义与文学理论
(恩格斯、卢卡奇、本雅明、布莱希特以及阿多诺)
第八章 、二十世纪俄国的文学理论
一、俄国形式主义
(史可洛夫斯基、艾肯鲍姆、托马舍夫斯基与提尼亚诺夫,以及雅
各布森)
二、普洛普
三、捷克结构主义
(穆卡洛夫斯基)
四、巴赫金以及他的朋友
(沃洛西诺夫,以及梅德维杰夫)
第九章 、1900-1960年的英美新批评
一、瑞恰慈与燕卜荪
二、李维斯与李维斯主义者
三、新批评:美国南部发展阶段
(兰色姆、图特)
四、卡内斯·柏克
五、新批评:霸权阶段
(布鲁克、佩·沃伦、文萨特以及韦勒克)
六、神话学派与诺斯诺普·弗莱
第十章 、法国与德国的现象学
一、布莱和日内瓦学派
二、从英加登到伊瑟尔
三、从伽达默尔到姚斯
四、德·波伏娃和她的两位前辈
(斯塔尔与伍尔芙)
第十一章 、法国结构主义
一、联想的结构关系
(雅各布森、列维-斯特劳斯)
二、结构主义叙事学
(格雷玛斯、伯雷蒙德、托多罗夫以及巴特)
三、结构主义诗学
(托多罗夫、巴特)
四、罗兰·巴特
尾声:进入后现代时代
词汇表
译后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