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1导论1
1?1银行业的特殊性1
1?1?1银行业具有特殊职能2
1?1?2银行业脆弱和内生不稳定3
1?2选题背景与问题的提出4
1?2?1银行业危机频繁爆发4
1?2?2银行业管制效果不佳5
1?3研究的目的和意义6
1?3?1研究目的7
1?3?2研究意义7
1?4文献回顾、本书创新与进一步研究的问题8
1?4?1文献回顾9
1?4?2论文创新12
1?4?3需要进一步研究的问题12
1?5研究方法与结构安排13
1?5?1研究方法13
1?5?2结构安排15
2银行业危机与管制约束困境17
2?1银行业面临危机的挑战17
2?1?120世纪80年代以来全球银行业危机回顾18
2?1?2银行业危机的成因20
2?2银行业管制约束陷入现实困境24
2?2?1银行管制依据及其政策变革24
2?2?2当前发达国家的银行管制约束困境26
2?3本章结论31
3银行业市场约束基本分析框架32
3?1银行业市场约束基本问题解析32
3?1?1银行业市场约束概念解析32
3?1?2市场参与者的构成34
3?1?3银行业市场约束研究的基本前提假设35
3?1?4银行业市场约束的潜在积极作用36
3?2市场约束的机制及实现条件37
3?2?1市场约束机制的方式37
3?2?2市场约束机制的实现进程39
3?2?3市场约束机制有效运行的条件41
3?3市场约束与其他约束的比较43
3?3?1内部治理与市场约束之间的联系43
3?3?2市场约束相对管制约束的优势46
3?4本章结论48
4私人市场参与者的市场约束49
4?1存款人约束49
4?1?1合适的存款人约束来源50
4?1?2存款保险条件下的存款人约束模型51
4?1?3存款人市场约束的实证证据52
4?1?4存款人约束的缺陷53
4?2次级债券持有人约束54
4?2?1强制次级债提议回顾55
4?2?2强制次级债政策解析56
4?2?3次级债持有人约束动机模型57
4?2?4次级债持有人约束的实证证据58
4?2?5强制次级债政策设计59
4?3持股人市场约束62
4?3?1持股人的约束动机62
4?3?2持股人约束银行的方式62
4?3?3加强持股人约束的途径63
4?3?4持股人约束的实证证据64
4?4评级机构的市场约束64
4?4?1信用评级及其运作方式65
4?4?2信用评级对银行业的市场约束66
4?4?3评级机构的激励动机与规范67
4?4?4外部评级影响市场约束的实证证据68
4?5本章结论70
5管制约束与市场约束的相互补充71
5?1管制机构的监督审查及其局限71
5?1?1管制机构72
5?1?2管制机构获取信息的方式及存在的问题74
5?1?3管制者处理问题银行存在的局限77
5?2市场信息对管制信息的改进80
5?2?1两种风险信号的约束模型81
5?2?2市场与管制信息比较81
5?2?3融入市场信息的监督审查程序83
5?2?4基于市场信息的及时校正措施84
5?3管制政策对市场约束的改进88
5?3?1改变市场参与者的索偿权地位88
5?3?2更加充分的强制信息披露90
5?3?3完善金融基础设施93
5?4本章结论95
6银行业市场约束的国外经验97
6?1苏格兰自由银行业市场约束——历史的视角97
6?1?1自由银行业98
6?1?2苏格兰自由银行的发展与稳定99
6?1?3苏格兰银行业早期市场约束——银行券决斗100
6?1?4苏格兰银行业市场约束独特机制——选择条款101
6?220世纪90年代以来的日本银行业市场约束102
6?2?120世纪90年代的日本银行业危机102
6?2?2日本银行制度与市场约束105
6?2?3日本的银行安全网与市场约束108
6?3苏联、东欧转型国家的银行业市场约束111
6?3?1苏联、东欧国家银行业转型概览112
6?3?2转型国家的银行业危机113
6?3?3市场约束发挥作用的阻碍因素117
6?4本章结论121
7中国银行业市场约束研究123
7?1渐进改革中的银行业市场约束124
7?1?1银行业及其管制变革的路径124
7?1?2银行业改革对市场约束机制的影响126
7?2中国银行业市场约束实证研究:计量与案例分析128
7?2?1存款人对银行的数量约束的计量分析129
7?2?2缺乏市场约束下的道德风险:光大银行的案例130
7?3中国银行业市场约束的必要性与阻碍因素133
7?3?1加强市场约束的必要性133
7?3?2市场约束的阻碍因素137
7?4加强中国银行业市场约束的对策141
7?4?1增加银行透明度141
7?4?2建立设计合理的存款保险制度142
7?4?3推动存款利率市场化144
7?4?4适时引入针对大型银行的强制次级债发行制度145
7?4?5制定“双信号”及时校正措施147
7?4?6规范和发展信用评级行业149
7?5本章结论151
参考文献152
后记1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