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 登录读书好,好读书,读好书!
读书网-DuShu.com
当前位置: 首页出版图书文学艺术艺术戏剧艺术大历史观视野下的清末戏曲改良

大历史观视野下的清末戏曲改良

大历史观视野下的清末戏曲改良

定 价:¥38.00

作 者: 范方俊 著
出版社: 中国戏剧出版社
丛编项:
标 签: 戏剧 艺术

购买这本书可以去


ISBN: 9787104039723 出版时间: 2013-04-01 包装: 平装
开本: 16开 页数: 400 字数:  

内容简介

  《“大历史观”视野下的清末“戏曲改良”》分上、下两编,分为清末中国社会的近代转型与“戏曲改良”的提出、清末“戏曲改良”的理论主张及主要内容。以小说“戏曲”等传统文化的“末技”来辅助改良社会风俗的思想开始普及。对剧目剧本进行审查和再创作,禁止“淫戏”、“凶戏”的上演,同时改编古典剧本,创作时装新戏。

作者简介

  范方俊,文学博士,北京师范大学文艺学博士后,现为中国人民大学文学院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教研室主任。主持有国家社科基金项目《中西比较诗学的语言阐释》,以及中国人民大学品牌项目《欧美小剧场戏剧影响下的中国现代戏剧社团研究》等。先后在《外国文学研究》、《新华文摘》、《外国文学》、《马克思主义研究》、《学术研究》、《中国比较文学》、《中国人民大学学报》、《人文杂志》、《社会科学战线》等核心期刊上发表《欧洲小剧场戏剧的现代性质及其对美、中现代戏剧的影响》、《后现代主义的现代性之思》、《弗雷德里克·詹姆逊的马克思主义文学批评》、《“马克思为什么是对的”的西方语境与中国解读》、《现代性的寻求》、《中国现代戏剧的“舶来”性质及民族属性》、《话剧民族化,还是中国化》、《“陌生化”的旅程:从什克洛夫斯基到布莱希特》、《米·巴赫金与俄国形式主义的批评对话》、《批评的解剖:王国维“意境论”批评》、《论朱光潜与钱锺书对于莱辛“诗画异质”说的比较分析》、《洪深论中国现代戏剧的现代性》、《觉世与救心:梁启超清末“戏曲改良”的过渡性质》等数十篇论文,著有《洪深与二十世纪中外现代戏剧》、《中西比较诗学的语言阐释》。

图书目录

前言“大历史观”视野下的中国清末社会的时代变局及戏曲改良
一 西学东渐下的清末中国社会的时代变局
二 “大历史观”与跨文化的比较研究视野
三 跨文化比较文学视野下的清末戏曲改良
上编 清末中国社会的近代转型与“戏曲改良”的提出
第一章 清末中国社会的近代转型和“文学革命”的提出
第一节 “近代”何谓以及划定“近代”的标准
一、“近代”在中西词源学上的分野及“古代-中古-近代”的三段论在西方语境中的时间意识
二、西方社会历史划段中的“古代-中世纪-近代”三段论模式
三、划定“古代-中世纪-近代”时代分段的标准
第二节 清末中国社会发生近代转型的内在根源
一、十九世纪中叶之前的中国社会经济和政治状况
二、西方近代社会的经济与政治状况
第三节 清末中国社会近代转型下的“文学革命”的提出
一、十九世纪中后叶中国社会的近代转型
二、近代“文学革命”的提出
第二章 “诗界革命”:以真精神熔铸新意境
第一节 诗文体在中国传统文学中的正统地位及十九世纪中叶“革新诗歌”的先声
一、诗文体在中国传统文学中的正统地位
二、中国文学传统中的“诗言志”说
三、龚自珍与十九世纪上半叶的“革新诗歌”
第二节 “诗界革命”:以新精神熔铸新意境
一、“诗界革命”的前后分期
二、“诗界革命”的宗旨:用“新精神”熔铸“新意境”
第三节 王国维的新“意境论”与“诗界革命”的“新精神熔铸新意境”
一、意境在中国古代文学批评中的发展线索
二、王国维对于中国传统“意境论”的改造
三、王国维《人间词话》“意境论”批评对于西洋诗学学术范式及新学语的吸纳
第三章 “文界革命”:以“新文思”开创“新文体”
第一节 中国文学中的“文以载道”传统及“文界革命”
一、中国传统文学的“诗文相杂”观念
二、中国古代文学的“文以载道”传统
第二节 “文界革命”的宗旨:以“新文思”开创“新文体”
一、“文界革命”的提出
二、“文界革命”的“新文思”
三、“文界革命”的“新文体”
第四章 “小说界革命”:用新观念缔造“新小说”
第一节 “小说”在中国古代文学中的流变及清末小说繁荣的原因
一、“小说”在中国古代文学中的流变
二、清末小说繁荣的原因
第二节 “小说界革命”之宗旨:以新观念再造新小说
一、“小说为文学之最上乘”的新观念
二、引外来新思想熔铸中国国民意识
第三节 “小说界革命”与清末小说创作的实绩
一、“小说界革命”与晚清四大“谴责小说”
二、清末“谴责小说”兴起、繁荣的原因及其所受的“小说
第五章 “别求新声于异邦”:清末“戏曲改良”的宗旨与途径
第一节 戏曲在中国文学传统中的特殊定位及清末“戏曲改良”的提出
一、戏曲的缘起及早期流变
二、戏曲在中国传统文学中的独特地位及“戏曲改良”的必要性
第二节 “以新思想移植于本国”:清末“戏曲改良”的提出及宗旨
一、“戏曲改良”的目的
二、“戏曲改良”的核心思想
第三节 “别求新声于异邦”:清末“戏曲改良”的具体路径
一、师法莎士比亚等英国文豪开中国戏曲改良之先风
二、师法伏尔泰等法国思哲开中国戏曲改良之道路
下编 清末“戏曲改良”的理论主张及主要内容
第六章 清末“戏曲改良”的理论主张
第一节 欧榘甲《观戏记》论粤剧改良及对清末“戏曲改良”的示范意义
一、欧榘甲写作《观戏记》的缘起
二、欧榘甲《观戏记》论粤剧改良
第二节 陈独秀《论戏曲》的戏曲改良主张
一、陈独秀《论戏曲》对于戏曲文体性质的理论界定
二、陈独秀《论戏曲》对戏曲有益功用的理论说明
三、陈独秀《论戏曲》对于戏曲改良的具体建议
第三节 柳亚子、陈佩忍的《二十世纪大舞台》对于清末“戏曲改良”运动的理论宣传与政治鼓动
一、柳亚子与《(二十大舞台)发刊词》
二、陈佩忍与《论戏剧之有益》
第七章 清末“戏曲改良”的戏剧创作
第一节 清末“戏曲改良”中的戏曲创作剧目
一、清末“戏曲改良”中的传奇曲目
二、清末“戏曲改良”中的杂剧剧目
三、清末“戏曲改良”中的地方戏剧目
第二节 清末“戏曲改良”在戏曲创作上的时代内容和进步意义
一、清末“戏曲改良”的戏曲创作对于中国历史英雄人物的颂扬
二、清末“戏曲改良”的戏曲创作对于中国近代民族民主革命先驱的讴歌
三、清末“戏曲改良”的戏曲创作对于西方列强凌辱中国的控诉
四、清末“戏曲改良”的戏曲创作对于妇女解放的提倡
第三节 清末“戏曲改良”在戏曲创作上引入“西法”的改良尝试
一、清末“戏曲改良”在戏曲创作上对于异域戏剧题材的引入
二、清末“戏曲改良”在戏曲创作上对于西洋戏剧写作技法的引入
第八章 清末“戏曲改良”的舞台实践
第一节 汪笑侬与“时装新戏”改良
一、立志改良旧戏的“伶圣”:汪笑侬的传奇戏剧人生
二、《瓜种兰因》:汪笑侬“时装新戏”的样板
三、汪笑侬与清末“戏曲改良”运动之间的密切关联
第二节 夏月栅、夏月润、潘月樵与上海“新舞台”改良戏剧
一、夏月珊、夏月润、潘月樵与上海“新舞台”
二、上海“新舞台”的改良新戏《潘烈士投海》
三、上海“新舞台”的改良新戏《黑籍冤魂》
第三节 清末“戏曲改良”舞台实践对于新剧场、新舞台的改良与创新
一、清末“戏曲改良”舞台实践对于新剧场的改良与创新
二、清末“戏曲改良”舞台实践对于新舞台的改良与创新
第九章 清末“戏曲改良”对外国戏剧的译介
第一节 林纾对于英国莎士比亚戏剧故事的翻译
一、莎士比亚的戏剧创作及时代意义
二、林纾《吟边燕语》翻译《莎士比亚戏剧故事集》的初衷
三、林纾《吟边燕语》翻译《莎士比亚戏剧故事集》的具体内容
第二节 王国维对于德国近代戏剧的译介
一、王国维对于德国戏剧文豪希尔列尔、格代的译介
二、王国维对于德国剧作家海别尔的译介
第三节 清末“戏曲改良”对于外国戏剧作品的翻译
一、清末“戏曲改良”运动中所翻译的有代表性的外国戏剧作品
二、清末“戏曲改良”运动中翻译外国戏剧作品的意义
结语清末“戏曲改良”的过渡性质及二十世纪中国“新戏”的历史性出场
一、清末“戏曲改良”的过渡性质
二、“春柳社”的成立及其戏剧改良主张与清末“戏曲改良”之间的关系
三、“春柳社”《茶花女》、《黑奴吁天录》的公演:二十世纪中国“新戏”的新声初啼
主要征引及参考文献
一、戏曲作品及史料汇编
二、中外论著
三、报刊杂志与论文
后记

本目录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