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中国“诗赋外交”的起源:西周、春秋时期的“赋诗言志”
第一节 “诗赋外交”:源于西周的外交话语方式
一、赋诗言志:起源于西周燕享礼的外交话语方式
二、西周“燕享礼”的赋诗、用乐礼仪模式
三、燕享礼中乐章之义的失落与词章之义的兴起:赋诗言志兴起
四、西周时期的“诗赋外交”故事
第二节 “诗赋外交”:兴起于春秋时期的外交话语方式
一、“赋诗言志”盛行于春秋时期的各国外交活动中
二、从赋诗的目的看,“赋诗言志”是外交应对的基本功
三、从赋诗的主体来看,赋诗言志是一种职业性外交手段
第三节 春秋时期“赋诗言志”的主要方式及特点
一、用歌乐诗的方式:歌诗、诵诗、赋诗
二、信息交流模式:共时双向互动
三、诗的选取方式:“断章取义”
四、诗的选取内容:《诗经》为主
五、赋诗的原则:“歌诗必类”
第四节 春秋“诗赋外交”的作用与影响
一、以古比今,以示友好
二、借古讽今,暗示立场
三、含蓄、委婉进谏、劝告和表达意愿
四、“诗可以观”,即观赋者之志,也可“别贤不肖而观盛衰”
五、化干戈为玉帛
六、春秋“赋诗言志”对后世的影响
第二章 中国“诗赋外交”的发展:中朝两国间的“诗赋外交”
第一节 唐代中朝两国间的“诗赋外交”
一、唐代中朝两国关系
二、朝鲜半岛汉字、汉文化的传入与发展
三、唐与新罗间的“诗赋外交”活动
第二节 宋元时期中朝两国间的“诗赋外交”
一、宋与高丽之间的“诗赋外交”
二、辽、金与高丽的“诗赋外交”活动
三、元与高丽之间的“诗赋外交”
第三节 明朝与李氏朝鲜的“诗赋外交”
一、明代中朝两国的文化、外交
二、明与李氏朝鲜的“诗赋外交”活动
第四节 清代中朝两国的“诗赋外交”
一、清代中朝两国的文化、外交
二、清与李氏朝鲜的“诗赋外交”活动
第五节 唐宋元明清时期中朝两国“诗赋外交”的特点与作用
一、“诗赋外交”的基础
二、对“诗赋外交”重要性的认识
三、“诗赋外交”的主体
四、交流的工具与方式、诗的创作方式
五、诗歌的主题
六、“诗赋外交”的作用
第三章 中国“诗赋外交”的发展:中日两国间的“诗赋外交”
第一节 中日“诗赋外交”溯源:最早的涉日诗歌
一、宝志的《邪马台诗》
二、江淹的涉日诗歌
第二节 唐代中日两国间的“诗赋外交”
一、唐代中日两国的文化、外交关系
二、唐代中日两国的“诗赋外交”活动
三、唐代中日两国间“诗赋外交”的特点与作用
第三节 宋元时期中日两国间的“诗赋外交”
一、宋代中日两国的“诗赋外交”
二、元代中日两国的“诗赋外交”
三、宋元时期中日两国间“诗赋外交”的特点与作用
第四节 明代中日两国间的“诗赋外交”
一、明代的中日关系
二、明朝皇帝的对日“诗赋外交”活动
三、明朝文人名士的赋诗赠答
四、日本方面的赋诗赠答
五、明朝时期中日两国间“诗赋外交”的特点与作用
第五节 清代中日两国间的“诗赋外交”
一、清代的中日关系
二、清代中日文化交流
三、清代中日两国的“诗赋外交”活动
四、清代中日两国间“诗赋外交”的特点与作用
第四章 中国“诗赋外交”的变化:百年国难与抗战诗歌
一、鸦片战争时期的“赋诗言志”
二、中法战争时期的“赋诗言志”
三、甲午战争时期的“赋诗言志”
四、“庚子事变”诗歌
五、“二十一条”国难诗歌
六、“五卅”国难诗歌
七、“九一八”国难诗歌
八、“七七”国难诗歌
九、抗日诗歌
第五章 “赋诗言志”:独特的外交话语方式及其当代公共外交作用
第一节 “赋诗言志”:源远流长的外交话语方式
一、“赋诗言志”:起源于西周早期的外交话语方式
二、“赋诗言志”:兴起于春秋时期的外交话语方式
三、“赋诗言志”盛行于唐宋元明清的外交活动
四、“赋诗言志”成为百年国难与八年抗战时期反帝反侵略的声声战鼓
第二节 “赋诗言志”:独特的外交话语方式
第三节 “赋诗言志”:文化外交、公共外交的作用
一、“微言相感”:心灵沟通、精神共鸣的作用
二、抒怀言志:表达友好,借古讽今,暗示立场,和谐关系
参考文献
后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