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国宝建筑·北国经典》内容主要是京津、河北、山东和东北地区的国宝级古建筑。京津与河北为战国时期燕赵故都,历史上产生过许多为保卫国土英勇捐躯的仁人志士。河北历史上一直是多民族争霸之区,至宋、辽、金时期,河北既是宋的边陲重地,也是宋、辽对峙和交往的特殊地区,又曾是金王朝的统治中心。生活在这里的汉族和少数民族相互融合,共同创造了灿烂的文化,营造了以汉族为主的大量古代建筑,隆兴寺、独乐寺、阁院寺、天宁寺等都是那一时期的代表。自11世纪中叶金朝在现北京地区建立首都——金中都以后,这里一直是北方的政治中心,先后为元朝、明朝、清朝的京城。新中国成立后,北京为中华人民共和国首都,继续延伸着它的辉煌。这座具有八百多年历史的古都,保留着距今约三千年前西周王城的基本格局。明清两朝五百多年的皇宫、坛庙、寺院、道观、园林、陵寝、城池、关隘建筑遗迹,至今尚在。而承德的外八庙和避暑山庄,规模宏大,是清王朝宗教和民族政策在建筑上的集中反映。山东是春秋时期齐鲁故地,那里诞生过影响中华民族数千年的孔子、孟子等先贤哲人,是中华文化的重要发祥地。自秦汉以来,就留存了大量墓、祠、阙等石构建筑。魏晋南北朝时期宗教建筑大量兴建,佛教以济南神通寺和长清灵岩寺为中心,道教以泰山和崂山为中心,得到进一步发展,遗存了很多雄伟、精美的塔、石窟、寺观。明清时,庄园式建筑也大量发展。纵观齐鲁大地的古建筑,大多与尊孔重儒和帝王封禅有关。曲阜三孔(孔府、孔庙、孔林)、孟子庙、颜回庙和泰山上古代君王的遗迹目不暇接,历朝历代都受到朝廷的保护。因此,山东境内的国宝建筑大都保存完好,其中一部分已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东北既是中华古文化发展的源流之一,又是满族的发祥地。清朝入关前努尔哈赤立国时的盛京——沈阳故宫至今保存完好,其中大政殿和十王亭的总体布局是八旗军事政体的集中体现,还依稀可见游牧民族帐篷议政的生活习俗,是民族发展史的活化石。因此,这条线可称之为 “帝都之旅”“民族复兴之旅”“文化寻根之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