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部回忆录如能反映时代的变迁,就是一部有价值的档案;如能揭开一些历史的迷案,就是不可多得的文献。这部由上海著名文化人庄永平先生著写的自传体笔记,从某种程度上可以说体现出了这些价值。新中国的大半个世纪,“国乐”发展带出的是一条曲曲折折的路径,庄永平的艺术道路基本上于此同步;曲曲折折的路径会衍生丰富的故事,庄永平的故事里自然珍藏着宝贵的信息。从进入新中国第一个“民族乐团”,到成为“海港剧组”的一员;从执著于“中华国乐”的建设与研究,到著作等身,成为这个领域著名的专家,他注定要被写入中国当代的音乐文化发展史。——“中西混合乐队”是我国曾经出现过的一种“实验性的”乐队形态,在“海港”创作中,这种乐队形态的探索有过充分的发挥,现时过境迁,不为人所知。所幸的是,作者因是当年组建“中西混合乐队”的骨干成员,亲历了整个过程;加之他学养丰厚,对当年的情景观察细致,记录详实,终保留下了珍贵的资料。——再比如,1960年代起,京剧艺术让人产生过从戏曲出发,探索一条“中国式歌剧”的新思路。后来一些实验成果因“样板戏”的争论而被淡化,但这种试图寻找到一条能与西方歌剧艺术“并驾齐驱”的具有真正中国精神的“中国式歌剧”的努力还是让人记忆犹新。这部自传体笔记,由庄永平书写,其中的“记忆”却属于我们共同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