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问题的提目与研究的意义
二、研究综述
二、研究对象和研究范围
四、研究方法
五、研究的基本思路、主题和内容
第一章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研究的范式竞存和视域选择
第一节 我国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研究范式竞存
一、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的指导地位
一、其他研究范式对我国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研究的指导意义
第二节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研究的历史制度主义视域选择
一、选择历史制度主义作为民族自治理论研究视域基于以下几个研究取向的融合
二、历史制度主义的基本框架
第二章 民族国家的形成及其内在困境
第一节 民族与国家
一、民族与国家的内涵
二、民族与国家的有机结合——民族国家的形成
第二节 民族国家的内在困境
第三节 西方民族国家民族治理制度模式选择
一、西方国家民族治理的价值取向
二、民族国家民族治理政策模式
第三章 中国共产党民族治理制度的艰难选择:民族自决还是民族自治
第一节 历史制度主义关于制度形成的基本观点
一、历史制度主义关于制度生成的理论来源
二、历史制度主义关于制度生成理论的基本观点
第二节 “天下”秩序下的民族治理制度选择
一、“天下观”中的“国”与“族
二、“天下”概念的制度表现形式
三、“天下观”主导下的政治行为
四、“天下”秩序下的民族治理
第三节 中国共产党民族治理制度的艰难选择
一、影响近代中国民族治理制度选择的结构性因素
二、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对中国共产党在民族治理制度选择中的关键作用
三、中国共产党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对民族问题的探索
第四章 民族国家体系中的多民族国家的构建与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建立
第一节 多民族国家的构建
一、中国共产党的建国思想
二、民族国家体系中的多民族国家的构建
第二节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建立
一、多民族国家民族联合的制度基础——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建立
二、民族区域自治的内涵、特征和实质
第五章 路径依赖与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深化与发展
第一节 路径依赖机制对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深化和发展的影响
一、路径依赖的内涵
二、经济学中的回报递增
一、政治学路径依赖机制的生成
四、路径依赖机制在分析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发展和深化中的运用
第二节 建国初期中国共产党实施民族区域自治制度面临的困难
一、理论准备不足
一、从羁縻制到社会主义民主制的转变
二、从臣民、农奴到国民的转变
四、从文化认同到国家认同的转变
第三节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深化与发展
一、廓清了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发展道路上的障碍
一、民族自治地方不断建立
一、有中国特色的民族区域自治法体系进一步完善
四、对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地位的认识进一步深化
第六章 民族区域自治的制度安排和制度行为
第一节 制度结构和政治行为
一、政治行为研究历程的简要回顾
一、历史制度主义关于制度和行为的关系
第二节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安排和制度结构
一、单一制基础上的宏观制度安排
一、民族地区宏观社会结构的复杂性
三、我国民族区域自治的制度安排
第三节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结构下的行为分析
一、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法律安排对相关利益主体行为的约束与规范
二、制度结构对各行为主体行为的塑造
第四节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制度功效
一、型塑了平等的利益主体,各少数民族地区人民的公民意识逐步增强
二、实现了各民族的平等、联合、团结
三、确保了各少数民族人民权利的实现
四、促进了民族地区经济、社会的发展
五、实现了各民族对国家的认同,维护了国家统一和主权的完整
第七章 民族区域自治的制度变迁和未来取向
第一节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变迁分析
一+历史制度主义关于制度变迁的类型和动力机制分析
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变迁过程和动力机制分析
第二节 国内关于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变迁途径分析
一、坚持和完善论
二、共治论
第三节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未来取向
一、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未来取向的基本定位
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变迁的内容取向
参考文献
(一)著作
(二)中文期刊
(三)外文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