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止水上的莲花——漫话悟性/1
中国是一个重情理的社会,情在先,理在后。咬死理被中国人称作迂阔,因为在中国社会这根本行不通,这使人不得不开窍。要想在中国社会游刃有余而又不失本色,非有深沉的悟性不可。
第二章不知死焉知生——中国人的生死感悟/27
如果没有死,那么人类的生活就会变得更加堕落。死是对一切非理性、一切疯狂行为的拷问。在死的面前,一切重的东西都变轻了,轻得鸿毛不抵;一切轻的东西又都变得凝重了,凝重得化解不开。
第三章一国之家务——入世与治世中的感悟/41
古往今来,我们经常看到灵魂卑微的人将灵魂高大的人玩弄于股掌、恣意欺凌的情景。严格来说,这些出卖灵魂的小人与去势的男人没有什么不同,他们都失去了生命中最具本性的东西,因此对灵魂或肉体健全的人怀有一种深深的嫉恨。
第四章逍遥游世相忘于江湖——老庄的人生感悟/65
第一章止水上的莲花——漫话悟性/1
中国是一个重情理的社会,情在先,理在后。咬死理被中国人称作迂阔,因为在中国社会这根本行不通,这使人不得不开窍。要想在中国社会游刃有余而又不失本色,非有深沉的悟性不可。
第二章不知死焉知生——中国人的生死感悟/27
如果没有死,那么人类的生活就会变得更加堕落。死是对一切非理性、一切疯狂行为的拷问。在死的面前,一切重的东西都变轻了,轻得鸿毛不抵;一切轻的东西又都变得凝重了,凝重得化解不开。
第三章一国之家务——入世与治世中的感悟/41
古往今来,我们经常看到灵魂卑微的人将灵魂高大的人玩弄于股掌、恣意欺凌的情景。严格来说,这些出卖灵魂的小人与去势的男人没有什么不同,他们都失去了生命中最具本性的东西,因此对灵魂或肉体健全的人怀有一种深深的嫉恨。
第四章逍遥游世相忘于江湖——老庄的人生感悟/65
人生最高的境界是:“至人无己,神人无功,圣人无名。”修养最高的人能顺其自然,忘掉自己;修养到神化境界的人无意于求功;真正有道德有学问的人无意于求名。
第五章恬静的田园——中国人的幸福观/93
中国人重视传统而平淡的生活,中国人的悟性在这些方面有广泛的开启:“天伦之乐”、“颐享天年”、“无为无作,悠游清逸”、“平常心是道”、“知足者常乐”。庄子甚至说:“至乐无乐”。
第六章拥坐菩提树下——中国人的佛缘/113
中国人与佛教已有两千年的不解之缘;禅宗,曾是我们民族性灵耀眼的景观,禅机与禅理曾给我们民族的艺术创作带来了无穷的启示与无限的生机。如若无禅,我们的生活和艺术将会失去很多味道。
第七章热釜中的阴凉——魏晋风度与任诞的精灵/133
中国人的任性放达由来已久。任性放达是中国人在专制的桎梏之下表现个性、表现自我的一种方式。
第八章纸面上的血腥——历代文人的遭际及醒悟/151
文人是什么?这是始终困扰文人的问题,在对这个世界说三道四了一辈子之后,却没有认清自我是一个什么东西,这是生命的大误会。
第九章面对五斗或更多的米——当今文化人心态/1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