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 前期维特根斯坦论“主体”——“自我”
2.1 思维的主体——表象的主体
2.1.1 命题学说回顾
2.1.2 维特根斯坦论心理学命题
2.1.3 罗素的“多元关系判断理论”与维特根斯坦的批评
2.1.4 心理学命题的最终分析与思维主体的消失
2.2 形而上学主体——哲学的自我
2.2.1 作为世界界限的形而上学主体
2.2.2 分离主体与视野隐喻
2.2.3 自我进入哲学——“世界是我的世界”
2.3 属于自我的意志主体
2.3.1 意志的两重区分:作为现象的意志与作为伦理载体的意志
2.3.2 意志主体和世界之间的关系:“我的意志是世界的意志”
2.3.3 设置意志主体的最终目的:解决人生意义与幸福问题
3 前期维特根斯坦论唯我论
3.1 唯我论概述及叔本华与罗素关于唯我论的观点
3.1.1 唯我论的一般定义与理论内容
3.1.2 唯我论的基本分类与界定
3.1.3 叔本华关于唯我论的观点
3.1.4 罗素关于唯我论的观点概述
3.2 唯我论的命意与真理
3.2.1 维特根斯坦所谓“唯我论的命意”指什么
3.2.2 判定唯我论中真理的钥匙有哪些
3.2.3 一唯我论中的真理与洞见
3.3 唯我论、不可说与显示
3.3.1 前期维特根斯坦对言说与显示的划分
3.3.2 唯我论与不可说
3.3.3 唯我论与显示
3.4 唯我论、唯心论与实在论
3.4.1 严格贯彻的唯我论与纯粹的实在论
3.4.2 从唯心论到唯我论再到实在论
3.4.3 其他相关解读意见评析
4 前期维特根斯坦唯我论思想与其前期思想的关系
4.1 前期维特根斯坦唯我论思想与其逻辑哲学观之间关系
4.1.1 前期维特根斯坦逻辑哲学观概述
4.1.2 唯我论的“自我”的理解与逻辑哲学观中的反对心理主义
4.1.3 唯我论的不可言说和显示与镜像性的逻辑哲学观
4.1.4 唯我论中的真理与逻辑哲学观中的形而上学基础
4.2 前期维特根斯坦唯我论思想与思想划界之间关系
4.2.1 前期维特根斯坦划界思想概述
4.2.2 前期维特根斯坦划界思想和唯我论的关系分析(上)
4.2.3 前期维特根斯坦划界思想和唯我论的关系分析(下)
4.3 前期维特根斯坦唯我论思想与其伦理思想关系
4.3.1 重要的“无意义”:前期维特根斯坦论伦理
4.3.2 维特根斯坦对唯我论的同情与对伦理思考的统
4.3.3 “唯我论与实在论的一致”与其对伦理学本质的理解一致
5 前期维特根斯坦自我与唯我论思想的评价
5.1 对维特根斯坦论述主体(自我)的评价
5.1.1 批判西方传统哲学中的自我观
……
结束语
附录:从同情到批判——维特根斯坦唯我论思想转变之路
参考文献
后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