傣族是中国少数民族之一,主要分布在云南省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德宏傣族景颇族自治州、普洱市、临沧市等地,人口126万。傣族是中国文身习俗传承时间最为长久,也最具代表性的民族之一。其文身文化不仅历史悠久、特点鲜明、文化内涵丰富,而且独树一帜,有文身图谱(样本)绘制、使用和传承的传统。从人类文身历史来看,多数民族文身元素与图案的记录和传承,均是依靠人体活态以及文身师头脑记忆和口耳相传的方式来实现的,可能只有傣族(包括缅甸的掸族、泰国的泰族等民族)使用和传承除人体之外的物化标本和载体——绘制在贝叶和纸张之上的文身图谱。这是傣族文身的独特性之一,也是有别于其他民族文身最显著的特征。“文身图谱”就是指在傣族传统文身习俗发展历史上,由文身师绘制、传承、参考使用的,将文刺于人体之上的那些由傣文、巴利文或缅文构成的纯文字类符咒,纯动物、植物、工具类图案以及由文字与几何图案、动物图案、植物图案、工具图案、宗教象征物图案、宗教建筑图案等相结合的符咒系统化了的传世谱书。《中国少数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系列:傣族文身图谱研究》在文献研究、田野调查、图谱实物征集和翻译整理的基础上,对傣族文身图谱的发现与调查研究情况进行了归纳和整理;对傣族文身图谱产生的时间、地域和原因进行了分析和论证;对傣族文身图谱的内容和特征进行了梳理和阐释;对傣族文身图谱的绘制、使用、保存、传承与传播情况进行了探讨和研究;对傣族文身图谱的功能与价值进行了解读和论述;对傣族文身图谱的收藏和保护现状进行了总结和剖析,初步构建了文身图谱研究的架构。在关注文字表述和理论研究的同时,《中国少数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系列:傣族文身图谱研究》正文部分还配置了两百多幅图片,书后附录了笔者征集到的三本傣族文身图谱和一本占卜书的全文照片,旨在更加直观地展现文身图谱的整体形态、面貌和局部特征,有助于帮助读者更加便捷地了解文身图谱的真实状况,为傣族文身以及相关民族文化研究提供更加丰富、翔实的资料。《中国少数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系列:傣族文身图谱研究》含绪论、结束语和附录共九部分,插图405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