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 登录读书好,好读书,读好书!
读书网-DuShu.com
当前位置: 首页出版图书经济管理经济财政、金融财政税收后农业税时代农村公共财政体制研究:中国基层政府管理体制改革的公共财政视角

后农业税时代农村公共财政体制研究:中国基层政府管理体制改革的公共财政视角

后农业税时代农村公共财政体制研究:中国基层政府管理体制改革的公共财政视角

定 价:¥25.00

作 者: 刘银喜 著
出版社: 内蒙古大学出版社
丛编项:
标 签: 暂缺

购买这本书可以去


ISBN: 9787811153187 出版时间: 2007-12-01 包装: 平装
开本: 32开 页数: 309 字数:  

内容简介

  随着市场经济体制的完善以及税费改革的推进,我国财政体制变迁和政府管理体制改革受到了学术界的普遍关注。经济的市场化必然带来财政的公共化,公共财政是市场经济的必然要求和体现。在此基础上,学术界构建了我国市场经济条件下公共财政框架体系,形成了具有中国特色的公共财政理论。但是,由于我国城乡二元结构的存在,以及“三农问题”和非均衡发展问题的凸显,公共财政理论无法全面解释农民负担沉重、农村公共产品和公共服务供给短缺等难题。因此,对农村公共财政体制的系统研究,成为公共财政理论的必然选择。随着税费改革的深化,尤其是全面取消农业税政策的出台,本来就残缺不全的农村财政体制更是雪上加霜。因此,构建后农业税时代的农村公共财政体制将为完善市场经济体制、解决三农问题、深化农村税费改革、消除城乡二元结构以及推进基层政府管理体制改革探寻新的出路和研究视角。本文将农村公共财政体制作为单独分析对象进行研究,以取消农业税这一革命性变迁为切人点,以内蒙古自治区、河南省、安徽省和山东省四省区县、乡、村的调研为主要依据,对取消农业税后我国县、乡两级基层政府财政状况、村级公共收支状况,以及对基层政府运行、农村公共产品和公共服务供给的影响进行全面剖析,提出并论证了后农业税时代需要构建农村公共财政体制的观点。从上述观点出发,本文结合中国实际,提出构建后农业税时代农村公共财政体制的目的、原则;立足公共经济学、公共管理学和政治学等学科,提炼出构建农村公共财政体制的理论依据;在此基础上,提出构建农村公共财政体制的框架体系及具体路径;并从系统论的角度提出构建和完善农村公共财政体制所需的政治、经济、制度三个层面的配套措施。希望本研究能够推动公共财政理论的本土化研究,弥补公共财政对中国农村和基层政府关注的不足,并从公共财政视角探寻基层政府管理体制改革的突破口。

作者简介

  刘银喜,1974年生,内蒙古察右中旗人。1998年毕业于内蒙古大学,获哲学学士学位;2001年毕业于北京大学政治学与行政管理系,获管理学硕士学位;2006年毕业于北京大学政府管理学院,获管理学博士学位。现为内蒙古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副教授,北京大学经济学院博士后,北京大学公共经济与管理研究中心研究人员,北京大学中国公共财政研究中心研究人员,研究方向为公共管理、公共经济学和地方公共财政。先后参与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应急项目、教育部重大规划项目、国家社科基金项目的研究,其中教育部重大规划项目科研成果获2006年北京市社科成果二等奖,由北京大学出版社出版的《公共经济学》被列为“北京高等教育精品教材”;主持并完成了北京大学“挑战杯”项目、北京大学韩国学基金资助项目、内蒙古大学青年基金项目、内蒙古大学高层次人才项目、内蒙古自然科学基金项目、中国博士后基金项目(一等);在《中国行政管理》《新视野》《内蒙古大学学报》等中国人文社会科学索引(CSSCI)期刊和核心刊物发表十多篇学术论文,部分成果被人大复印资料转载。

图书目录

导论
一、问题的提出
二、研究目的和思路
三、研究方法
四、预期创新
五、研究综述
六、框架结构
第一章  中国农村财政体制变迁及其效应分析
第一节  农村财政体制沿革及其体系特征
一、体制沿革:农村财政体制的历史回顾
二、农村财政体制的结构特征
第二节  税费改革对农村财政体制的影响及效果分析
一、分税制改革与农村财政体制变迁
二、“费改税”与农村财政体制变迁
第三节  全面取消农业税的动力机制分析
一、市场经济条件下农业税制的不公平
二、农业税财政职能的弱化
三、“三农问题”凸显
四、体制改革的负面效应
五、国际农业税制的比较借鉴
第二章  全面取消农业税对农村财政体制的影响
第三章  构建后农业税时代农村公共财政体制的目的和原则
第四章  构建后农业税时代农村公共财政体制的理论依据
第五章  构建后农业税时代农村公共财政体制的路径选择
第六童  完善农村公共财政体制的制度建设
第七章  完善农村公共财政体制的经济体制改革
第八章  完善农村公共财政体制的基层政府管理体制改革
结语
附表1:我国历年税收及相关指标
附表2:四省区县乡农业税收入、政府财政收入状况
附表3:四省区农村公共收支及债务情况
参考文献
后记

本目录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