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学研究丛书:我国出生性别比问题研究》讲述了从生物学的性别角度来说,人类有男女性别之分。人类性别是社会进化产生的,是自然长期选择的结果。《我国出生性别比问题研究》告诉你性别结构是最基本的人口结构,是社会构成的一部分。其测量方法主要有两个:一是性别比;二是出生性别比。人口研究特别关注出生性别比,因为它决定着未来分年龄、分性别比以及总人口性别比。出生性别比是指一定时期内(通常为一年)出生的男婴总数与女婴总数的比值,用每百名出生女婴数与相对应的出生男婴数表示。根据长期观察的结果,在未受到干预的自然生育状态下,不同时期、不同地区和国家的出生性别比相对稳定,并十分近似地在102.0~107.0(即105.0±2)之间。关于我国出生人口性别比水平及其变化的历史趋势,我国学者及一些外国学者利用回顾性生育调查资料,从不同的角度进行过比较系统和深入的分析。一般认为,在新中国成立至20世纪80年代初期的这一段时间,除个别年份以外,我国出生人口性别比是基本上正常的。自1980年代中期以来,我国出生性别比出现了明显偏离正常值的异常升高且逐年上升的趋势。同时,我国出生性别比存在着地区、胎次差异,其表现为省区差异、城乡差异,民族地区差异,以及一胎出生性别比基本正常,两胎及以上不正常,胎次越高不正常程度越大。如果从20世纪80年代中期算起,我国出生性别比偏离正常值域、居高不下已有20多年,成为世界上失常程度最严重、持续时间最长的国家。出生性别比平衡是人口性别结构平衡的前提条件,也是人口再生产与人类社会赖以存在和发展的最基本、最重要的因素。我国出生性别比长时间、大范围的异常业已并将继续给人口和社会的发展带来严重的负面影响。我国目前所出现的长时间、大范围内的出生人口性别比偏高现象,它不利少年儿童特别是女孩的身心健康,不利于构建稳固的家庭和社会的稳定,不利于社会主义道德和法制建设,不利于巩固低生育水平,不利于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创造良好的人口环境。出生性别比值域是一种相对独立、稳定,少受人为之外其他因素影响而发生变化的、具有很强生物属性倾向特征的自然化指标。因此,我国出生性别比长时间、大范围的异常所表现出的基本人口过程中的人口性别结构异常,反映了两性所具有的社会生存条件的异常,其背后内含着深刻的、复杂的因素。一般认为,我国出生性别比偏高是多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有人口过程的因素,也有社会经济、文化、政治和政策等因素。出生性别比与这些因素形成互动关系,相互影响相互作用。综合起来,有如下几个方面:男孩偏好的数千年传统文化是根本原因;现实较低水平的社会生产力,以及与此相对应的不健全的社会保障制度是基础;限制子女生育数量的人口政策又强化了出生性别比偏高的趋势。特别是便捷安全的胎儿性别鉴定和性别选择技术更强化了出生性别比升高的趋势,它是我国出生性别比在短时期内骤然上升、并在长时期内高位运行的直接因素。由出生性别比失衡所导致的男女两性比例的不平衡不仅影响到正常的婚姻家庭关系的稳定,而且还会对社会生活的各个层面产生一定的负面影响。因此,这要求对我国长时间、大范围内的出生性别比偏高现象采取相应措施,进行综合治理,努力促进出生性别比的平衡,实现人口社会的和谐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