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言 法治进行时中孔子法律思想的批判与继承
一 孔子时代并没有现代法治产生的物质生活基础
一 孔子的法律思想和同时代西方思想家相比毫不逊色
三 对孔子法律思想的现代性阐释
第一章 纯粹哲学
第一节 认识哲学:康德和孔子认识论之比较
一 康德认识论
二 孔子认识论
三 简要评述
第二节 思维哲学:从《易经》热来反思传统思维方式
一 《易经》的思维特征
二 直观性思维的优势和缺陷
三 既不拔高又不贬抑的心态
第三节 语言哲学:孔子的语言观和语言美
一 孔子的语言观
二 孔子的语言美
第四节 价值哲学:孔子的义利伦理学
一 利的逻辑 梳理
二 利的逻辑 辨析
三 利的逻辑 升华
第四节 系统哲学:对“无友不如己者”的体系解读
一 不要结交不如自己的朋友
二 没有不如自己的朋友
三 从交友问题到学习问题
四 体系解读
第二章 政治哲学
第一节 “为政以德”的政治哲学解读
一 既往的误解
二 并非德治主张
三 对现代政府的三点要求
四 政治文明的理想预设
第二节 “六十而耳顺”政治哲学解读
一 语言哲学与政治哲学
二 “六十而耳顺”表达了民主协商的思想
三 孔子政治哲学思想的前瞻性和现实性
第三节 孔子的“和”论与“和谐社会”
建立“和谐社会”是时代理念
建立和谐社会的实践层面
第四节 孔子和马克思主义的民本思想
民本理论和专制实践的统合史
二 以人为本——马克思主义的根本命题
三 以人为本,重在机制建设
第三章 法律哲学
第一节 孔子法哲学的三个维度
一 孔子法哲学的本体论维度:正名
二 孔子法哲学的方法论维度:时中
三 孔子法哲学的价值论维度:人本
第二节 孔子“父子相隐”难题的法学意蕴
一 道德现实主义者
二 “父子相隐,直在其中”的正确解读
三 孔子难题和现代法治的通约性
第三节 孔子反对铸刑鼎的法哲学解读
法律的理论性争论
孔子的经验主义哲学立场
三 并非落后的思想
第四节 从哲学到法学:“温故而知新”新解
误解与正解
特殊和一般
三 创造性和机械性
四 判例法与制定法
第五节 孔子的法律修辞学研究
站在“言语行为”的高度重视修辞的力量
二 简洁明快——不用修辞方法的修辞学
三 把握好法律中修辞与正义的关系
四 修辞方法的娴熟运用
第六节 孔子的道德律和“见死不救”入法的道德困境
一 法律和道德的交叉关系和领域
一 见死不救入法的类型化分析
三 不救助罪:从实在法到自然法
四 见义勇为的入法选择.
第七节 知识升质对知识增量的“正名”:以法学研究为例
一 术语的“正名”
二“知识增量”与“知识升质”
三 法学研究的“知识升质”
第四章 思想断章
一“生而知之”的学术原创生成要素
二 法律人的三德
三 法律人当有子路之勇
四 “正名”的法哲学思想
五 以义取利:毒生姜事件的道德和法律省思
六 君子可以被欺骗,不可以被愚弄
七 儒家官学正解:学而优则仕
八 宁武子之“愚”对“精致利己主义”的破解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