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交错画面
1.陈独秀主编的《新青年》同时刊登一组两则报刊广告,其中隐藏着两个五四青年的名字瞿秋白、杨之华,“第一次”由《新青年》一左一右来牵手。
2.瞿秋白作为第一批赴苏俄采访的中国新闻记者之一,彻底改变了他的人生道路;杨之华在星期评论社里亲身感受到酝酿建党摇篮的气氛。
3.瞿秋白在莫斯科加入共产党,这是他毅然选择“饿乡纪程”的必然结果;杨之华在上海参加社会主义青年团,曾参与衙前农民协会成立前期的宣传鼓动活动。
第二章 爱情归宿
1.瞿秋白、杨之华的家庭社会背景,父母不和谐的婚姻等有相似之处,也有更多的不同;他俩的笔底下不约而同出现妇女解放的强烈呼声。
2.瞿秋白的初恋充满玫瑰色的浪漫情调:杨之华最初的爱情和婚姻是被动的,后期几乎是大块灰色基调:最终,悲剧色彩不约而同地降临在他俩身上。
3.杨之华在上海大学首次听瞿秋白讲课,在校外得到他的热情帮助;瞿秋白对杨之华说:“我愿意介绍你入党!”
4.杨之华、瞿秋白和沈剑龙商谈比较顺利;邵力子主办的上海《民国日报》连续同时刊登3条启事:杨之华、瞿秋白结为夫妇……
第三章 秋之白华
1.他俩没有时间度“蜜月”,全身心投入紧张的工作;瞿秋白在北京见到丁玲,她认识照片上的杨之华。
2.杨之华与女儿终于团圆,激动地拥抱在一起;瞿秋白处处表现出慈父的炽热感情,营造一个完整“家”的气氛。
3.瞿秋白关注沪西日商纱厂“二月罢工”,前去工作的杨之华每天向他汇报有关情况:一天,杨之华兴冲冲地回家,低声说:“我们胜利了!”
4.“秋华”即“秋之白华”的简称,杨之华以此新笔名发表文章;瞿秋白、杨之华以不同方式纪念孙中山去世。
第四章 五卅热血
1.瞿秋白、杨之华夫妇的名字同时出现在《警务日报》里;五卅运动爆发,24岁的杨之华担任上海妇联第一任主任。
2.瞿秋白主编《热血日报》,“热血”具有多重含义;他俩只有晚上吃饭时才碰面,瞿秋白还坚持要她汇报工人情况。
3.杨之华设法以演剧形式募捐,援助罢工工人;她在上海第一次见到南下避难的邓颖超:瞿秋白及时总结五卅运动的经验教训,很高兴看到杨之华不断地成长。
第五章 新旧聚散
1.瞿秋白与羊牧之重逢,惊喜交织,杨之华也把羊牧之当作“自家人”;第二天早晨,瞿秋白完成《中国国民革命与戴季陶主义》近万字的长文。
2.蔡和森、向警予之间的感情破裂,杨之华感到很惋惜,特别是“恩师”向警予的离去,顿时觉得肩上的担子很重。
3.杨之华辞去上海妇联主任职务,代理主持中央妇女部工作;瞿秋白赴京参加中央会议,回沪后参加“谈判”,很不满意。
第六章 开拓思路
1.陈碧兰早年与瞿秋白有接触,曾见过杨之华;杨之华努力把《中国妇女》办成全国性的妇女刊物——“指寻全国妇女思想”的阵地。
2.杨之华回家后,得知瞿秋白与郭沫若面谈,便邀请郭沫若参加三八妇女节的集会;瞿秋白离沪赴京开会。
3.瞿秋白因病住院,却递给杨之华一张书单,在病房里写作和思考问题。
第七章 冷静处理
1.杨之华相识张应春、柳亚子等,应邀参加国民党左派有关活动:姜长林突然找上门,请示瞿秋白如何处理国民党右派“接管”问题。
2.杨之华接替上海区委妇女部主任,参加五卅纪念行动委员会,援助丝厂罢
……
第八章 批判右倾
第九章 革命形象
第十章 汉口争论
第十一章 转折时期
第十二章 赤都思考
第十三章 温馨润情
第十四章 风雨袭来
第十五章 无奈噩梦
第十六章 亲如一家
第十七章 联袂译著
第十八章 传史佳话
第十九章 冷暖无声
第二十章 穿越时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