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第1章引言
11配棉问题综述
12国内外配棉技术发展背景
13本书研究的主要内容和创新点
第2章棉纤维大容量测试仪
21概述
2?1?1美国USTER HVI 1000大容量纤维测试仪
2?1?1?1长度/强度模块
2?1?1?2马克隆值模块
2?1?1?3颜色和杂质模块
2?1?2印度Premier ART大容量纤维测试仪
2?1?2?1长度和强度测试模块
2?1?2?2马克隆值测试模块
2?1?2?3色泽和光学测量杂质模块
2?1?3中国陕西长岭XJ128型快速棉纤维性能测试仪
2?1?3?1系统组成与特点
2?1?3?2测试原理
2?1?3?3技术指标
2?2棉纤维大容量测试仪测试指标与解释
2?2?1长度指标
2?2?1?1平均长度(Mean Length)
2?2?1?2上半部平均长度(Upper Half Mean Length)
2?2?1?3长度整齐度指数(Uniformity Index)
2?2?1?4短纤维指数(Short Fibre Index)
2?2?2强伸度指标
2?2?2?1断裂比强度(Breaking Tenacity)
2?2?2?2断裂伸长率(Breaking Elongation)
2?2?3马克隆值指标
2?2?3?1马克隆值(Micronaire)
2?2?3?2成熟度指数(Maturity Index)
2?2?4颜色指标
2?2?4?1黄度(Yellowness)
2?2?4?2反射率(Reflectance degree)
2?2?4?3颜色级(Color Grade)
2?2?5杂质指标
2?2?5?1杂质数量(Trash Count)
2?2?5?2杂质面积(Trash Area)
2?2?5?3杂质级(Trash Grade)
2?2?5?4棉结(Neps)
2?2?6其他指标
2?2?6?1回潮率(Moisture)
2?2?6?2荧光度(Fluorescence)
2?2?6?3纺纱均匀性指数(Spinning Consistency Index)
2?3HVI指标与常规测试指标的相关分析
2?4棉纤维USTER HVI部分统计值(2013)
第3章原棉质量评价模型
3?1棉花质量概述
3?1?1原棉的主要内在质量指标对纱线质量的影响
3?1?2原棉颜色的类型和级别
3?2棉花质量数据挖掘
3?2?1数据挖掘概述
3?2?2棉花质量数据挖掘的主要任务
3?2?3棉花质量数据挖掘的主要方法
3?3原棉质量指标的相关分析
3?4原棉内在质量评价
3?4?1技术品级分级特征值
3?4?2技术品级评价模型
3?4?3技术品级计算示例
3?5原棉外观质量评价
3?5?1颜色级评价建模分析
3?5?2混棉颜色级评价模型
3?5?3混棉颜色级参考标准
3?6技术品级与颜色级应用实例
3?6?1技术品级应用实例
3?6?1?1原棉分类组批管理
3?6?1?2制订配棉技术标准和配棉实施方案
3?6?2颜色级应用实例
第4章配棉技术经济模型
4?1配棉技术概述
4?1?1配棉的目的
4?1?1?1保持生产和纱线质量相对稳定
4?1?1?2合理使用原棉,满足纱线质量要求
4?1?1?3节约用棉,降低成本
4?1?2配棉原则
4?1?3配棉成分的选用
4?1?3?1根据纱线种类和要求选配原棉
4?1?3?2根据纱线的质量指标选用原棉
4?1?4配棉方法
4?1?4?1原棉的分类
4?1?4?2原棉的排队
4?1?5混棉均匀度控制
4?1?5?1圆盘式抓棉机
4?1?5?2往复式抓棉机
4?1?6配棉成本管理
4?1?6?1消耗定额的制订方法
4?1?6?2影响配棉成本的技术因素
4?1?6?3降低用棉成本的途径
4?2配棉技术标准
4?2?1配棉技术标准指标体系
4?2?2配棉技术标准示例
4?3配棉模型的建立
4?3?1建模分析
4?3?2配棉模型
4?3?3模型的求解
4?3?4配棉接批棉的处理方法
4?4混包排列模型与效果评价
4?4?1建模分析
4?4?2优化模型的建立
4?4?3效果评价
第5章纱线质量预测模型
5?1棉纱线质量主要指标
5?1?1线密度
5?1?2条干均匀度变异系数
5?1?3单纱断裂强度
5?1?4细节
5?1?5粗节
5?1?6棉结
5?1?7毛羽
5?2棉本色纱线国家与纺织行业标准
5?2?1棉本色纱的评等方法和技术要求
5?2?2针织用棉本色纱的评等方法和技术要求
5?2?3转杯纺棉本色纱的评等方法和技术要求
5?2?4精梳棉本色紧密纺纱的评等方法和技术要求
5?3乌斯特(USTER)2013公报的棉纱质量水平
5?4原棉质量与纱线质量关系的定量分析
5?4?1原棉技术品级与纱线质量关系的静态定量分析
5?4?2原棉技术品级与纱线质量关系的动态定量分析
5?5纱线质量预测模型的构建
5?5?1异常数据的处理
5?5?2纱线质量预测模型自变量的确定
5?5?3纱线质量组合预测模型
5?6实例分析
第6章配棉程序设计与实证分析
6?1系统总体结构
6?1?1系统的特点
6?1?1?1统计分析方法
6?1?1?2预测分析方法
6?1?1?3优化分析方法
6?1?2系统的构成与体系结构
6?2配棉类别数据库维护
6?3原棉库存数据库维护
6?4原棉质量评价与分类
6?5纱线质量预测与管理
6?5?1纱线质量预测模型创建实例
6?5?2管理功能
6?6配棉优选与方案评价
6?6?1自动导入上期混棉指标
6?6?2建立配棉初始方案库
6?6?3配棉技术经济效果评价
6?6?4处理接批棉形成配棉方案
6?6?5配棉实施方案评价
6?6?5?1混棉均匀性评价
6?6?5?2混棉主体成分评价
6?6?5?3混包排列效果评价
6?6?5?4配棉质量差价分析
6?7配棉与质量历史资料
6?7?1面向主题性
6?7?2数据集成性
6?7?3数据的时变性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