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第一章法医临床学常规活体检查及简释(1)
一、一般检查(1)
二、脑和脊髓损伤检查(3)
三、眼损伤(9)
四、耳鼻损伤(12)
五、口腔、颌面部损伤(14)
六、脊柱损伤(17)
七、四肢损伤(20)
八、周围神经损伤(28)
九、外阴及生殖器损伤(31)
十、阴茎勃起功能障碍(32)
十一、体表瘢痕(33)
第二章法医临床学活体损伤鉴定(38)
第一节颅脑损伤(38)
一、帽状腱膜下血肿(38)
二、脑挫伤(39)
三、硬脑膜外血肿(39)
四、硬脑膜下血肿(40)
五、蛛网膜下腔出血(41)
六、外伤性脑积水(42)
七、外伤性癫痫(43)
八、外伤性脑梗死(46)
九、颅底骨折(47)
十、外伤性尿崩症(48)
第二节椎间盘及脊髓损伤(49)
一、外伤性椎间盘突出(49)
二、脊髓损伤(51)
第三节周围神经损伤(52)
法医临床学鉴定指南(第二版)目录一、臂丛神经损伤(52)
二、正中神经损伤(54)
三、桡神经损伤(54)
四、尺神经损伤(55)
五、坐骨神经损伤(56)
六、腓总神经损伤(57)
七、胫神经损伤(58)
第四节眼损伤(58)
一、眼睑损伤(58)
二、泪器损伤(59)
三、眼外肌损伤(60)
四、眼眶骨折(61)
五、外伤性前房积血(61)
六、外伤性瞳孔散大(62)
七、虹膜根部离断(63)
八、挫伤性虹膜睫状体炎(63)
九、挫伤性白内障(64)
十、晶状体脱位(65)
十一、玻璃体积血(66)
十二、脉络膜破裂(67)
十三、视网膜震荡(67)
十四、视网膜挫伤(68)
十五、外伤性黄斑裂孔(69)
十六、外伤性视网膜脱离(70)
十七、视神经损伤(71)
十八、眼球穿孔伤(72)
十九、外伤性青光眼(73)
二十、挫伤性近视(74)
二十一、外伤性眼内炎(75)
二十二、外伤性增生性玻璃体视网膜病变(76)
第五节耳损伤(76)
一、耳廓裂伤(76)
二、鼓膜穿孔(77)
三、听骨链损伤(78)
四、迷路震荡(79)
第六节口腔颌面部损伤(80)
一、牙损伤(80)
二、面颊部穿透创(81)
三、面部瘢痕(81)
四、鼻骨骨折(82)
第七节骨折(82)
第八节胸部损伤(83)
一、肋骨骨折(83)
二、外伤性气胸(85)
三、外伤性血胸(87)
四、心脏损伤(88)
第九节腹部损伤(90)
一、肝脏损伤(90)
二、脾脏损伤(92)
三、剖腹探查的法医学鉴定(94)
第十节泌尿生殖系统损伤(95)
一、外伤性流产(95)
二、外伤性性功能障碍(96)
第十一节其他(98)
目 录
第一章绪论/1
第二章蛋白质的结构与功能/4
第一节蛋白质的分子组成/4
第二节蛋白质的分子结构/9
第三节蛋白质的理化性质/14
第四节蛋白质的分类/17
第三章核酸的结构与功能/20
第一节核酸的化学组成/20
第二节核酸的分子结构/22
第三节核酸的理化性质/27
第四章酶/31
第一节酶的分子结构与功能/32
第二节酶促反应的特点与催化机制/35
第三节影响酶促反应速度的因素/37
第四节酶的命名与分类/42
第五节酶在医学中的应用/44
第五章维生素/49
第一节脂溶性维生素/49
第二节水溶性维生素/52
第六章糖代谢/61
第一节概述/61
第二节糖的分解代谢/64
第三节糖原合成和糖原分解/75
第四节糖异生作用/78
第五节血糖及其调节/79
第七章生物氧化/83
第一节概述/84
第二节线粒体生物氧化体系/85
第三节非线粒体氧化体系/90
第八章脂类代谢/93
第一节脂类的消化和吸收/94
第二节三酯酰甘油的代谢/94
第三节甘油磷脂的代谢/102
第四节胆固醇代谢/103
第五节血浆脂蛋白代谢/105
第九章蛋白质的营养作用与氨基酸代谢/111
第一节蛋白质的营养作用/111
第二节蛋白质的消化、吸收与腐败/112
第三节氨基酸的一般代谢/114
第四节氨的代谢/117
第五节个别氨基酸的代谢/121
第十章核苷酸代谢/129
第一节核苷酸的合成代谢/129
第二节核苷酸的分解代谢/134
第十一章基因信息传递与基因工程/137
第一节DNA的生物合成过程/137
第二节RNA的生物合成(转录)/142
第三节蛋白质的生物合成过程(翻译)/147
第四节基因工程/153
第五节癌基因与抑癌基因/157
第十二章肝胆生物化学/161
第一节肝脏在物质代谢中的作用/161
第二节肝脏的生物转化作用/163
第三节胆汁酸代谢/166
第四节胆色素代谢与黄疸/170
第十三章血液生物化学/176
第一节血液的化学组成/176
第二节血浆蛋白质/177
第三节红细胞代谢/179
第十四章水、电解质及微量元素代谢/184
第一节体液/185
第二节水平衡/186
第三节电解质平衡/188
第四节钙、磷、镁代谢/191
第五节微量元素代谢/194
第十五章酸碱平衡/198
第一节体内酸性和碱性物质的来源/198
第二节酸碱平衡的调节/199
第三节酸碱平衡与电解质代谢的关系/201
第四节酸碱平衡的生化诊断指标及意义/201
第五节酸碱平衡紊乱/202
实验部分/207
实验一生物化学实验基本知识与操作/207
实验二血清蛋白醋酸纤维薄膜电泳/212
实验三酶的特异性及影响酶促反应的因素/214
实验四血清葡萄糖测定/215
实验五血清总胆固醇测定(酶法)/218
实验六血清丙氨酸氨基转移酶活性测定(连续监测法)/220
参考文献/2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