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 本书的写作目的
1.2 本书的框架结构
2 中俄投资合作的理论基础
2.1 概念界定
2.1.1 投资合作
2.1.2 区域投资合作
2.1.3 投资效应、投资效率与投资效益
2.2 国际直接投资理论
2.2.1 国际生产折中理论
2.2.2 比较优势投资理论
2.2.3 技术创新和产业升级理论
2.2.4 国家竞争优势理论
2.2.5 国家利益优先取得论
2.3 区域经济合作理论
2.3.1 比较优势贸易理论
2.3.2 生产要素禀赋理论
2.3.3 区位理论
2.4 交易成本理论
2.4.1 科斯的交易成本理论
2.4.2 跨国公司的交易成本理论
3 中俄投资合作的现状与特点分析
3.1 俄罗斯对华直接投资的现状分析
3.1.1 俄罗斯对华直接投资规模的变化分析
3.1.2 俄罗斯对华直接投资产业结构分析
3.1.3 俄罗斯对华直接投资区域分析
3.1.4 俄罗斯对华直接投资方式分析
3.2 中国对俄直接投资的现状分析
3.2.1 中国对俄直接投资规模的变化分析
3.2.2 中国对俄直接投资的境内投资者构成
3.2.3 中国对俄直接投资企业的地区与行业分布
3.2.4 中国对俄直接投资的方式分析
3.3 中俄投资合作的特点分析
3.3.1 中俄投资与贸易之间联系紧密
3.3.2 中俄毗邻地区的投资合作仍大有可为
3.3.3 中俄投资合作方式出现新变化
3.3.4 中俄投资合作互补性趋势增强
3.3.5 两国政府间的合作机制是中俄投资合作的保障
4 贸易效应视角下中俄投资合作的效率与效益的实证分析
4.1 中俄投资合作的贸易效应的纵向分析
4.1.1 俄罗斯对华直接投资的贸易效应的实证分析
4.1.2 中国对俄直接投资的贸易效应的实证分析
4.1.3 结论
4.2 中俄投资合作的贸易效应的横向分析
4.2.1 俄、日、韩对中国直接投资的贸易效应的实证分析
4.2.2 中国对俄、美、澳直接投资的贸易效应的实证分析
4.2.3 结论
4.3 中俄投资合作的效率与效益状况分析
4.3.1 中俄投资合作的效率与效益的具体表现
4.3.2 中俄投资合作的效率与效益低下的成因分析
5 中俄投资合作的影响因素的实证分析
5.1 中俄投资合作的影响因素的灰色关联分析
5.1.1 确定比较数列和参考数列
5.1.2 指标选取
5.1.3 灰色关联度计算
5.1.4 灰色关联度排序
5.2 影响中俄投资合作的关键因素分析
5.2.1 影响俄罗斯对华直接投资的关键因素
5.2.2 影响中国对俄直接投资的关键因素
6 中俄投资合作的“SIM”模式的构建
参考文献
后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