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化服务是图书馆、科研机构和信息机构服务最前沿的阵地,而高校图书馆是学科化服务最主要的主体。随着用户信息环境和信息需求的不断变化,通过学科馆员为教学和科研提供创新性服务已成为高校图书馆重点关注的一个热门论题。国外学科化服务起步较早,其对学科化服务的研究主要体现在学科馆员制度上。研究热点主要集中在学科馆员定义的研究、学科馆员制度起源与拓展的研究、学科馆员角色定位的研究,以及学科馆员知识结构和能力的研究等方面。近年来,随着不断的实践发展,国外以美国为代表的学科化服务的定位已逐渐由传统的资源建设保障和参考咨询转移到了嵌入教研过程的信息素质教育方面,并强调将学科服务嵌入到教学科研过程和用户信息环境之中,以提高用户的信息获取能力。20世纪90年代,学科馆员制度引入我国。1998年,清华大学图书馆率先在国内建立学科馆员制度,并成立了学科馆员小组,以开展深层次的学科咨询服务。之后,各高校图书馆和科研机构相继推出了学科化服务,并在队伍建设、制度建设、服务定位等方面取得了一定成效。经过十余年的实践探索,高校图书馆学科化服务也因其面向学科用户,积极、主动深入用户之中,快速响应用户需求,提供专题化、个性化、便捷化服务而深受用户认同,高校图书馆学科化服务的作用也日益凸显。至2010年,全国已有100余所高校图书馆设立了学科馆员岗位,并大力开展面向学科的服务。但总体而言,国内的学科化服务还处于初级阶段,无论从学科馆员的人数、提供服务的学科数、服务的深度以及专业性等方面,都与国外高校有着较大的差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