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 登录读书好,好读书,读好书!
读书网-DuShu.com
当前位置: 首页出版图书人文社科哲学马/列/毛/邓经典理论马克思资本主体论研究

马克思资本主体论研究

马克思资本主体论研究

定 价:¥49.00

作 者: 刘梅 著
出版社: 人民出版社
丛编项:
标 签: 马克思主义理论 政治 政治/军事

购买这本书可以去


ISBN: 9787010134710 出版时间: 2014-10-01 包装: 平装
开本: 16开 页数: 338 字数:  

内容简介

  本书仅仅围绕“资本主体性”这一马克思整个批判理论的核心思想,系统清理了“资本主体性”概念的产生和发展过程,并在此基础上深入剖析了“资本主体性”的内在结构和思想渊源,进而提出,马克思哲学的独特之处就在于,它既不是一般意义上的资本(主义)的批判,也不是单纯诉诸哲学史的形而上学批判,而是对资本和现代形而上学的双重批判,即“资本—主体性”批判。这为我们批判性地考察现代社会的日常生活、经济发展和意识形态提供了新的理论视角,同时,这一思想又与马克思的整个哲学观变革一起构成了马克思重新理解、考察和剖析现代社会的“资本主体论”。在当前的马克思哲学研究中,只有准确把握马克思哲学这种特殊的理论性质,才能真正地理解马克思所实现的哲学观变革,以及对整个西方传统哲学特别是内在意识形而上学的根本超越。

作者简介

  刘梅,女,1979年生,河北省冀州市人。1999年至2008年就读于吉林大学哲学社会学院,并获得哲学学士和博士学位。现为中央民族大学哲学与宗教学学院讲师。主要研究方向为马克思主义哲学基础理论、现代西方哲学。曾先后在《社会科学》、《理论月刊》等学术期刊发表论文多篇,并有论文被《新华文摘》等权威刊物全文转载;主持并完成: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青年基金项目“”中央民族大学自主科研项目“等课题5项。

图书目录

导论
第一章 “资本主体性”的产生和发展
第一节 “资本主体性”的发展历程
一、“货币转化为资本”
二、经济现象的“三重颠倒”
三、“普照的光”
第二节 “资本主体性”概念的提出
一、资本作为“自行增殖的物”
二、资本作为“社会关系”
三、“资本作为主体”
第三节 “资本主体性”的实质
一、自行增殖的价值主体
二、颠倒的社会关系
三、异化的主体性
第二章 “资本主体性”的三副面孔
第一节 存在对资本的从属
一、“以物的依赖性为基础的人的独立性”
二、“生产劳动”原则的扩大化
三、存在作为“生产资料”
第二节 价值的“结构性革命”
一、“生产的终结”?
二、价值的颠覆与重构
三、资本对价值的僭越
第三节 文化资本化
一、大众文化的兴起
二、文化的非批判化
三、“资本自我”取代“主体自我”
第三章 “资本主体性”溯源
第一节 “主体”的“人化”
一、近代之前的“主体”概念
二、“主体性原则”的确立
三、人的主体地位的最终确立
第二节 “上帝人本化”与主体形而上学的确立
一、“实体即主体”
二、“上帝人本化”
三、从“意识优先”到“理性优先”
第三节 资本作为“主体化的实体”和“实体化的主体”
一、数学因素与现代形而上学
二、价值“公约化”
三、资产阶级价值谱系最终形成
第四章 “资本主体性”的当代发展
第一节 从“商品生产”到“欲望生产”
一、“商品生产”与作为“缺失”的欲望
二、欲望从“缺失”到“生产”
三、欲望产生“现实性”
第二节 欲望与资本的合流:厘清现代性的生产逻辑
一、生命的“形而上学”本性
二、资本“脱域化”与欲望“辖域化”
三、现代形而上学的完成
第三节 “资本主体性”的“双重架构”
一、现代社会的“双重现实”
二、资本批判与哲学批判的统一
三、马克思哲学的当代出场路径
第五章 “资本一主体性”批判
第一节 马克思超越意识哲学的内在逻辑
一、哲学思维方式的变革
二、“感性能动性”为“意识能动性”奠基
三、“生产过程主体”取代“思维过程主体”
第二节 “自由劳动”在马克思哲学中的本体论意义
一、黑格尔对劳动的“过程化”理解
二、马克思对黑格尔劳动概念的继承和批判
三、“自由劳动”概念的提出及其理论意义
第三节 “共产主义”的关键词
一、“超验”与“经验”:超验就在经验之中
二、“劳动”与“游戏”:劳动成为游戏
三、“理论”与“实践”:纯粹理论生活理想的再现
四、“人”与“存在”:人和存在一起成长
五、“还乡”与“诗意的栖居”
第六章 马克思“资本一主体性”批判的内在张力
第一节 对马克思哲学批判的通常理解及其存在问题
第二节 马克思“资本一主体性”批判的理论内涵
第三节 马克思“资本一主体性”批判的“超越维度”
第四节 作为“实践形而上学”的马克思哲学
附录 “内在”与“超越”——内在意识形而上学的根本焦虑
参考文献
索 引
后 记

本目录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