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产性服务业与园区开发》一书在分析生产性服务业发展理论的基础上,对生产性服务业园区的开发进行了纵深分析,着重从地方政府实施推进的角度,将生产性服务业的发展态势与地方经济发展实践紧密结合起来,提出以创建生产性服务业功能区为突破口,鼓励有条件的区域在功能定位过程中,有必要将为加工制造业配套的生产性服务功能加以重点考虑,并选择生产性服务业作为区域发展的新一轮主导产业,进而为促进区域发展转型和产业结构提升指明方向。理论篇阐述了生产性服务业的内涵及特征,研究了生产性服务业与制造业的关系,并对生产性服务业的发展进行了经济学分析。
介绍了发达国家生产性服务业的发展趋势,着重介绍了英美两国的生产性服务业的发展。分析研究了上海生产性服务业的发展现状、特征、动因、优势与机遇。在策略篇探讨了产业促进政策和一般园区运营的规律和开发环节。
最后在案例篇详尽地介绍了上海若干生产性服务业功能区,逐一分析其发展背景与现实基础,总体思路与开发原则,功能定位与产业选择,功能布局与开发推进阶段等等。
《区域功能定位与产业发展》一书从分析区域功能定位和产业发展的基本理论入手,在对区域功能开发的流程和政策进行剖析的基础上,着重从地方政府实施推进的视角,对特定城市、开发区的功能定位和产业发展实践进行了有益探索。理论篇阐述了区域功能定位这一概念的内涵及界定,分析了其理论依据,包括区域空间格局理论、区域经济发展理论、新经济地理理论、比较经济学理论和竞争优势理论。研究了区域功能定位的内外部因素识别与综合评价。策略篇探讨了区域功能开发的核心战略,具体分析了区域功能开发的策略与政策。案例篇结合上海张江高科技园区浙江舟山市和山西吕梁工业区等的具体实践,分析了如何进行正确的区域功能定位,确立产业发展战略。
《大城市传统工业区的复兴与再开发》一书主要通过运用产业经济学、城市经济学、区域经济学以及城市规划和开发等多学科的理论工具,探寻传统工业区衰落的原因,研究国外相似类型的传统工业区的发展、衰退、复兴及其改造模式,结合工业建筑文明的保护与再开发,为上海乃至全国大城市中传统工业区的复兴与再开发提供理论支撑与实践途径。理论篇介绍了大城市传统工业区改造的理论内涵及目标体系,具体分析了美国、德国和英国的传统工业区改造模式,并着重强调了政府在传统工业区改造过程中的重要作用。策略篇分别研究了产业重振策略和形态重振策略。案例篇介绍了国内外特别是上海传统工业区改造的具体实例,并对上海市杨浦区传统工业区的复兴与再开发进行了着重分析与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