定 价:¥45.00
作 者: | 熊秉芽 著 |
出版社: | 百花洲文艺出版社 |
丛编项: | |
标 签: | 暂缺 |
ISBN: | 9787550012264 | 出版时间: | 2015-05-01 | 包装: | 平装 |
开本: | 16 | 页数: | 字数: |
《为官有道》编著者从历史纵向的视角,观览历史上的风云人物,收集了颇具典型性的人物事件共二百余例,分成四大篇二十三章,以故事的形式讲述为官者的德与行。所举多为正面,也略有反面,通过正反比照,彰显为官者应有的风范。
熊秉芽,男,江西省樟树市人,大学文化,1966年入党,同年毕业参加工作,现已退休。宜春市第一届政协委员、曲艺家协会名誉主席、《宜春日报》特约撰稿人,受聘为中国管理科学研究院学术委员会特约研究员。发表论文、文学作品70余篇,多篇获省市国家奖。主编《心系红土地》(中国青年出版社出版)、专著《推窗放想》(中国文史出版社出版)。策划拍摄多部电影、电视剧,并担任制片主任。2009年被评为国家质检总局直属系统离退休干部先进个人。入选《中国百家学者传略》、《中国专家大词典》。
官 德 篇
第一章 国事在先
2 | 鲍叔牙甘居他人之下
3 | 屈原挚诚爱国忧国伤
4 | 唐雎赤胆忠心保国家
6 | 范滂一意“澄清天下”
7 | 霍去病舍家灭匈奴
8 | 杨业以身殉国
10 | 岳飞精忠报国
12 | 耶律楚材立志为“治天下匠”
13 | 文天祥“留取丹心照汗青”
15 | 林则徐舍身许国
16 | 关天培“报国丹心指天誓”
18 | 陈化成“为国而死又何妨”
19 | 易顺鼎赴台抗日拒侮
20 | 谭嗣同维新救国
22 | 黄兴顾大局以国为重
23 | 奕丧权辱国留骂名
24 | 崇厚签约卖国
第二章 百姓为上
27 | 刘邦“与民休息”
28 | 刘秀以柔道治天下
29 | 何县令拉纤
31 | 赵抃救灾济百姓
32 | 朱元璋“阜民之财,息民之力”
35 | 况钟勤政苏州府
36 | 江忠源敛捐赈饥
37 | 曹怀朴兴建“曹公圳”
39 | 魏源抗灾救稻
40 | 林则徐恪守“民为邦本”
41 | 林觉民誓为天下人谋永福
43 | 陈景华亲民爱民
第三章 坦荡胸襟
45 | 禹下车泣罪
45 | 齐桓公拜仇人为相
47 | 狐偃不计恩怨举荐仇人
48 | 丙吉容人之小过
49 | 韩信给仇人赐官
50 | 虎威将军吕蒙
51 | 周瑜气度宽宏
52 | 陆逊忍辱负重
53 | 尉迟恭“君子为人,和而不流”
54 | 陆象先宽以待人
55 | 陶渊明辞官归隐
56 | 戚继光“封侯非我意,但愿海波平”
58 | 于谦“只留清白在人间”
第四章 尊贤重才
60 | 墨子论尚贤
61 | 庄子以“九征”铨选人才
63 | 胥臣苦谏荐人才
64 | 周公“一饭三吐哺”
65 | 秦穆公羊皮换贤
66 | 秦始皇废除逐客令
68 | 九方皋相马
69 | 汉武帝求贤任能
72 | 萧何月下追韩信
73 | 陈蕃“悬榻”待徐稚
74 | 刘备三顾茅庐请诸葛
75 | 曹操用人不疑
77 | 唐太宗秉公用人
79 | 肃顺延揽人才
80 | 张之洞力保冯子材
81 | 光绪罢斥庸官玉铭
第五章 挚诚守信
83 | 晋文公守诺退避三舍
85 | 商鞅徙木立信
85 | 蔺相如完璧归赵
87 | 吴起赏罚分明立信誉
88 | 晏殊以信义深得赏识
88 | 郦寄见利忘义
89 | 秦桓公失信败于晋国
官 能 篇
第六章 审时度势
92 | 田饶远走燕国
93 | 汉高祖和亲
94 | 曹参无为护政体
95 | 诸葛亮的《隆中对》
97 | 器弩悉弄智灭钦陵
98 | “三苏”论时势
99 | 郭德成避祸得福
101 | 龚自珍独具慧眼知忧患
第七章 深谋远虑
103 | 周公旦未雨绸缪
104 | 勾践卧薪尝胆
106 | 张耳小忍成大业
106 | 松赞干布迁都逻些护疆土
108 | 姚崇假哭保性命
109 | 朱元璋“缓称王”之策
110 | 郭德成故露黄金出宫
111 | 努尔哈赤察深谋远虑图伟业
113 | 康熙一举除鳌拜
114 | 康熙帝削平“三藩”
115 | 曾国藩主动裁军保官位
第八章 敏智策应
117 | 触龙婉言劝赵太后
118 | 郑国修渠疲秦
119 | 秦始皇两支令箭除叛党
121 | 刘秀以屈求伸以智取胜
124 | 周瑜谈笑退曹兵
125 | 曹操飞函破孙权
第九章 创新思变
127 | 商鞅变法
129 | 秦始皇“千古一帝”
131 | 魏孝文帝迁都洛阳
132 | 隋文帝改革官制
133 | 武则天“开汲引之门”
135 | 王安石变法
137 | 明太祖严整吏治
138 | 张居正“苟利社稷,生死以之”
140 | 薛福成、马建忠主张“变而后能胜”
141 | 王韬力倡“弱则思变,变则能强”
142 | 梁启超“变法则存,不变则亡”
143 | 孙中山探索求新
145 | 张勋短命复辟
146 | 陶谷依样画葫芦
第十章 凝聚合力
148 | 君臣合力灭夏
148 | 周武王与小诸侯同心灭纣王
149 | 子夏述四海之内皆兄弟
149 | 燕昭王与百姓同甘共苦
150 | 孟尝君礼贤下士
152 | 刘邦得民心得天下
153 | 刘邦论功行赏慰人心
153 | 项羽破釜沉舟
155 | 张良献计安人心
156 | 刘秀推心置腹待降军
156 | 刘秀焚信稳人心
157 | 州吁众叛亲离遭灭
官 风 篇
第十一章 笃功务实
160 | 大禹三过家门而不入
161 | 李冰修建都江堰
163 | 西门豹名闻天下
164 | 班超“入虎穴,得虎子”
166 | 傅玄“仑阁生风”
167 | 唐太宗居安思危
169 | 方克勤务实勤政
170 | 汪应蛟移镇天津
171 | “躬自徼察”的林则徐
172 | 李金镛脚踏实地办金矿
173 | 阎敬铭“心雄万夫”三把火
174 | 周新上任先坐牢
175 | 赵括纸上谈兵
第十二章 刚正弃邪
177 | 陈蕃志在“扫除天下”
178 | 不畏权势的董宣
179 | 李膺办案“死不旋踵”
181 | 不以“卖论取官”的范缜
182 | 狄仁杰极言谏武后
183 | 敢于批评皇帝的魏征
184 | 不阿权贵的宋壕
185 | 李元纮秉持“南山可移,判不可摇”
186 | 吕端大事不糊涂
187 | 欧阳修痛骂谏官
189 | 脱脱大义灭亲不护私
191 | 海瑞携棺明志振朝纲
191 | 彭玉麟愤杀李鸿章侄儿
192 | 阎敬铭重杖武弁
194 | 薛允升直言抗命不惧邪
195 | 陈宝琛冒死义谏两太后
第十三章 惩恶扬善
197 | 王著锤毙阿合马
199 | 包拯陈州除贪官
201 | 况钟严惩六恶吏
202 | 海瑞官场巧惩恶
203 | 沈链上疏斥严嵩
205 | 王鼎痛斥穆彰阿
第十四章 坚毅顽强
206 | 张骞克服艰险两次通西域
207 | 郑和历尽艰辛七次下西洋
209 | 瞿式耜留得正气永驻人间
210 | “不死将军”史可法
211 | 郑成功收复台湾
213 | 左宗棠暮年萌志伸国威
215 | 刘永福不畏强寇“捍敝边疆”
216 | 丁汝昌“舰亡亦亡,生死以守”
217 | 邓世昌“足壮海军威”
219 | 李景祥不辱国体
220 | 杨儒勇于虎口夺食
第十五章 穷且益坚
222 | 孟子话威武不屈
223 | 司马迁忍辱著《史记》
224 | 苏武持节北海牧羊
227 | 马援“马革裹尸”
228 | 王充罢职著《论衡》
229 | 苏东坡矢志不移
231 | 杨万里拒写《南园记》
232 | 张煌言“死不作雁奴”
第十六章 开明纳谏
235 | 荀息叠蛋谏晋灵公
236 | 邹忌论美谏齐王
237 | “防民之口,甚于防川”
238 | “兼听则明,偏信则暗”
240 | 魏征十思谏太宗
242 | 金世宗喜纳谏正己
243 | 夫差不听劝谏沦国
245 | 田登“只许州官放火,不许百姓点灯”
245 | 独断专权的慈禧
第十七章 朴实谦恭
248 | 冯异从不称功道劳
249 | 翟方进尊人自尊
250 | 韩信知恩厚报
250 | 曹彰不言己功
251 | 殷浩淡泊名利
252 | 李靖急流勇退
253 | 曹彬有功不矜伐
254 | 徐达夹着尾巴好做人
256 | 刘禹锡好为人师险惹祸
256 | 纪晓岚留诗惊才子
257 | 杨修显露锋芒遭灭
258 | 祢衡骄狂遭横祸
259 | 诸葛恪因傲身败
260 | 李从珂骄其兵而失天下
官 修 篇
第十八章 学以致远
264 | 孔子治学
265 | 孔子学习重精益求精
266 | 荀子劝学
267 | 苏秦刺股相六国
269 | 颜之推五十学《易》不晚
270 | 诸葛亮“非学无以广才”
271 | 吕蒙迟来读书终成国士
273 | 左思十年成一赋
274 | 张衡广学成大才
276 | 宋濂忍饥苦读自得其乐
277 | 苏洵焚稿奋发有为
278 | 康熙帝勤学不辍
279 | 林纾“读书则生,不则入棺”
第十九章 洁身自好
281 | 曾子修身律己
282 | 介子推隐山拒禄
283 | 子罕以不贪为宝
284 | 晏婴婉拒赏赐
285 | 汉武帝下诏自省
287 | 郑均劝兄拒贿赂
288 | 诸葛亮自贬三级
289 | 诸葛亮“淡泊以明志,宁静以致远”
290 | 何远一生清白
292 | 唐太宗决意不登泰山
293 | 钱徽为官不贪
294 | 范仲淹不为贫贱富贵所动
295 | 林逋的责己修身
296 | 曹修古死无殓物
297 | 汪应轸“水清月白”
298 | 曾国藩的寒素家风
299 | 孙中山不私亲属
300 | 自坏“长城”者悔之晚矣
301 | 巨贪和珅当为戒
303 | 刘孟扬的《戒贪铭》
第二十章 警惕谗佞
304 | 齐威王忍谗察秋毫
306 | 指鹿为马的赵高
308 | 管仲辨忠奸
309 | 乱世奸雄董卓
311 | 司马懿装病夺权
313 | 晋武帝袒护奸佞引发“八王之乱”
315 | 诡计多端的杨广
317 | 阴险狡诈的荣禄
318 | 钻营有术的袁世凯
第二十一章 疏远小人
321 | 郑袖暗里捅刀
322 | 庞涓人面兽心
324 | 司马昭之心路人皆知
325 | 和士开媚主求荣
327 | 安禄山献媚取宠
330 | 李林甫口蜜腹剑
332 | 李义府笑里藏刀
333 | 秦桧卖国害忠良
第二十二章 禁戒酒色
335 | 狄仁杰遇艳不花
336 | 李光颜不近美色
337 | 谢迁拒淫不乱
338 | 商纣王酒色丧邦
339 | 周幽王以色亡国
341 | 春申君因色得亡
342 | 胡太后淫乱误国
345 | 李斯贪恋富贵下场可悲
第二十三章 知错改过
347 | 齐景公醒悟纳谏
348 | 廉颇负荆请罪
349 | 楚襄王亡羊补牢
350 | 周处痛改前非
351 | 白居易自我检讨
352 | 主考官徐存斋认错
353 | 文天祥痛定思痛
354 | 邓补侯悔之不及
354 | 周厉王迷途不知返
355 | 晋灵公多行不义必自毙
后 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