总序
序言
自序
译序
缩写与习惯用法
绪论
1.《坛经》所传递的禅之信息
2.作为历史性寓言的《坛经》
3.对《坛经》心偈的传统诠释
4.本研究的内涵
5.禅的非历史性学说与禅的历史性研究
6.“北宗”与“东山法门”这两个术语的起源
7.传奇与历史的分野
8.本书研究方法
第一部分 历史篇
第一章 菩提达摩、其嫡传弟子及楞伽诸师
1.菩提达摩之传奇
2.菩提达摩之生平
3.僧副
4.慧可
5.慧可之继承者
6.法冲与《楞伽经》诸师
7.《楞伽经》在早期禅中的可能运用
第二章 从中国的外省到洛阳和长安
1.菩提达摩和东山法门
2.《续高僧传》中的道信之传记
3.道信生涯之概述
4.弘忍生平与传奇性格
5.弘忍的次要弟子
6.弘忍与东山僧团之性格
7.法如
8.神秀:传记资料
9.神秀的早期生活和修行
10.对神秀与威秀身份的鉴定
11.神秀在玉泉寺
12.神秀在洛阳和长安
13.神秀的迁化及其后果
14.老安及其门徒
15.玄赜与法现(显)
第三章 第七代及其以后
1.后期北宗历史的轮廓
2.降魔藏
3.景贤
4.义福
5.普寂
6.普寂的门徒
7.对普寂后期门徒的评论
8.北宗在西藏
第四章 “灯统传承”历史的发展
1.早期禅文献中的传奇与机缘对话
2.“灯统传承”文本的结构和功能
3.“灯统传承”文本的理论基础
4.传承理论的渊源
5.中国佛教早期的传承理论
6.《达摩多罗禅经》及其序言
7.与传承理论的出处相关的其他证据
8.一份早期禅文本中的传承理论之暗示
9.法如碑
10.《传法宝纪》的作者
11.《传法宝纪》的内容
12.净觉与《楞伽师资记》
13.《楞伽师资记》与《楞伽经》
14.北宗与机缘对话
15.机缘对话:马祖道一与北宗
第二部分 教义篇
第五章 最早的禅之教学
1.引言
2.《二入四行论》
3.信之讯息
4.四行的含义
5.入之理
6.“壁观”的实践
7.菩提达摩的论着与禅宗教义的后期发展
第六章 东山法门的基本教义
1.东山法门研究中存在的问题
2.文本信息
3.《修心要论》
4.“乌云蔽日”之喻
5.《修心要论》中的守心与禅修
6.“守一不移”的背景
7.《入道安心要方便法门》中的守一不移
8.明镜之喻
9.早期禅文本中的镜像之用
10.太阳、明镜与《达摩论》
第七章 神秀与北宗宗教哲学
1.引言
2.《圆明论》
3.《五方便》
4.神秀与北宗禅法
5.北宗作品中延伸隐喻的使用
6.作为“观心释”的北宗隐喻
7.在北宗内使用观心释的可能先例
8.神秀思想的架构
9.《圆明论》的特性
10.《圆明论》中的渐修、顿悟与圆宗
11.持续修道与圆宗教法
12.《圆明论》中的逆观与顺观
13.神秀对禅修的指导
14.《五方便》文本的构建
15.《五方便》第一门与《起信论》
16.第一方便(门)的独特性
17.《五方便》第二门
18.《五方便》中禅修实践的描述
19.北宗禅思
结论
1.《坛经》所呈心偈的原始意义
2.北宗历史的发展阶段
3.八世纪末期禅宗其他派别
4.北宗没落的制度性原因
5.北宗衰落时期教义上的分化
6.早期禅宗教义中的动静因素
7.关于北宗及禅学研究的余思
附录
参考文献
译后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