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 登录读书好,好读书,读好书!
读书网-DuShu.com
当前位置: 首页出版图书人文社科宗教基督教诠释学视角下的中西文化交流

诠释学视角下的中西文化交流

诠释学视角下的中西文化交流

定 价:¥38.00

作 者: 吴莉苇 著
出版社: 宗教文化出版社
丛编项: 比较经学丛书·天理与上帝
标 签: 暂缺

购买这本书可以去


ISBN: 9787802547971 出版时间: 2014-11-01 包装: 平装
开本: 32开 页数: 363 字数:  

内容简介

《比较经学丛书·天理与上帝:诠释学视角下的中西文化交流》聚焦数位欧洲人(以明清间为主)叉寸宋代理学宗教属性的评价,亦即他们认为理学包含着一神论观念。这种观点正好一向被中国学者视为西人因“误读”中国哲学和不解中国思想而发出的典型言论。然而《比较经学丛书·天理与上帝:诠释学视角下的中西文化交流》不想站在“误读”的立场上评价那些欧洲人不懂中国思想与任意曲解,或证明文化误读之普遍性与文化交流达致准确之艰巨性。《比较经学丛书·天理与上帝:诠释学视角下的中西文化交流》试图将此类理解视为“诠释”,基于诠释对于思想阐发的正面价值,关注欧洲人在自己的思想意识背景下理解一种异域文化时呈现出的“对话”实况、“沟通”实况及概念或观念协同的可能性与合理性,解析为何“理”所包含的观念可以与他们的上帝观念相协同。进而提请注意一个难以回避而又富于意义的问题——中国思想传统中包含一神论或有神论的见解在当今该如何面对。

作者简介

吴莉苇,1975年生,历史学博士(南开大学,2003),2003-2005年于北京大学历史系从事博士后研究,20052013年任教中国人民大学国学院。研究方向为中西文化关系史,主要关注16-18世纪中国文化西传、耶稣会士在华活动、天主教在华发展及欧洲思想史。2000-2014年间在《中国社会科学》、《史学理论研究》、《中国史研究》、《世界历史》、《复旦学报》、《中华文史论丛》、《清史研究》、《史学月刊》、《中国历史地理论丛》、《比较经学》、《天主教研究论辑》等刊物发表专业论文近40篇,于各类会议中发表论文15篇,撰写并出版专著《当诺亚方舟遭遇伏羲神农——启蒙时代欧洲的中国上古史论争》、《中国礼仪之争——一文明的张力与权力的较量》、《启蒙时代欧洲的中国观——一个历史的巡礼与反思》(合著)、《中西文化关系史》(合著,第一版、第二版),翻译专著《耶稣会士傅圣泽神甫(1665-1741)传:索隐派思想在中国及欧洲》及译文数篇。

图书目录

总序游斌
前言
一、为了文化交流中的新思想
二、诠释学视角下的文化创新

第一章 前奏:《忧郁症的解剖》与中国风气之形成
一、《忧郁症的解剖》研究状况
二、罗伯特·伯顿及《忧郁症的解剖》基本情况
1.伯顿生平
2.《忧郁症的解剖》之流传
3.伯顿的写作意图
三、伯顿论中国之内容的分布与变动概况
1.论中国之内容变动情况
2.伯顿中国知识的来源
四、评价伯顿的中国认识
1.伯顿的中国认识分类
2.萌芽态的“中国观”

第二章 利安当对“四书”的神学诠释
一、利安当与耶稣会士的态度差异
二、《天儒印》解《大学》章句
三、《天儒印》解《中庸》章句
四、《天儒印》解《论语》、《孟子》章句
五、利安当对“四书”之神学诠释法的意义
1.站在基督教神学诠释的立场上
2.对利安当作品的少许响应
3.跨文化诠释的意义

第三章 耶稣会士对理学的运用
一、《中国哲学家孔子》强调儒学之实用哲学价值
1.对“四书”主旨的评述
2.回避宗教性术语或宗教性解释
3.以经院哲学观念解释中国术语
二、耶稣会士主流派对理学宇宙论的评价
1.利玛窦论理与太极
2.柏应理勾勒理学源流
3.柏应理揭示理学之无神论性质
4.评价耶稣会士主流派的诠释
三、龙华民对理学的介绍与评价
1.龙华民报告之出版
2.中国思想的无神论性质古今一脉
3.作为第一原则和第一物质的理
4.理不是至高神
5.评价龙华民的诠释
……
第四章 马勒伯朗士上帝观下的理学
第五章 莱布尼茨论天理与上帝的关联
第六章 从欧洲人上帝观的变化看“理即上帝”命题
第七章 自然神论者的上帝形象及其与理学的错失
第八章 余论:新教传教士重新审视中国人之真神观念
参考文献目录
译名对照暨索引

本目录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