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怀瑾先生于1976年应台湾《青年战士报》之邀,以轻松浅显的方式公开讲解《孟子》七篇,广受欢迎。其讲稿后经其弟子友人整理出版,本书即为南先生讲述《梁惠王》篇的整理稿。南怀瑾先生极为谦逊,对《孟子》主敬,不愿直陈己见,而采用孟子本人所处之世,及《孟子》行于身后的史事作为见证,由此令读者由“旁路”通于《孟子》的大道。在讲述中,南先生采用一贯的“经史合参”手法,既采择司马迁的记载,将历史上苏秦等人作为对比,在给予他们中肯评价的同时,凸显孟子在义利之辨上的超然态度;又选取先秦诸子以及后世臣僚参与政治的事例,启发读者在立身处事时,个人的行止当借重孟子的智慧,贵在立身,通达于时。
南怀瑾先生博古通今,于《孟子》深明其义,于掌故信手拈来。整个讲述过程如击符节,个中深意应声而起,不单发明孟子本义,更能将先贤的智慧引入时下,尊重多元,强调应用,令读者触类“旁通”,读来妙趣横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