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 登录读书好,好读书,读好书!
读书网-DuShu.com
当前位置: 首页出版图书人文社科政治行政管理公众网络政治参与的引导与规范研究

公众网络政治参与的引导与规范研究

公众网络政治参与的引导与规范研究

定 价:¥68.00

作 者: 高桂云 编
出版社: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丛编项:
标 签: 暂缺

购买这本书可以去


ISBN: 9787516138687 出版时间: 2014-12-01 包装: 平装
开本: 16开 页数: 字数:  

内容简介

《公众网络政治参与的引导与规范研究》立足于网络时代政治参与特征展开,通过传统政治参与网络环境中公众政治参与的对比,了解网络时代公众政治参与的新特征和新形式,分析当前我国公众网络政治参与的现状。从两个方面对现阶段我国公众网络政治参与进行利弊分析,把握当前我国公众网络政治参与的现状,并借鉴国外公众网络政治参与经验,在此基础之上重点从平台建设、政府管理及素养提升等方面给予了相应的建设性意见和对策分析,最后把握公众网络政治参与的发展前景,稳健而又积极地推进我国公众网络政治参与的发展。

作者简介

  高桂云,女,山东莱州人。1978年考入西北师范大学。现任兰州大学政治与行政学院教授、硕士生导师。专业为马克思主义与思想政治教育,主编《生命与社会》等多部著作。并在《当代世界与社会主义》、《甘肃社会科学》、《兰州大学学报》等杂志发表学术论文二十余篇。

图书目录

第一章 公众网络政治参与的演进
第一节 传统的政治参与
一 传统政治参与的发展历程
二 传统政治参与的方式
三 传统政治参与的局限性
第二节 公众网络政治参与
一 网络政治参与的发展变化及有利因素
二 网络政治参与的特征
三 网络政治参与的合法性
第三节 公众网络政治参与的实践类型
一 网络参政议政
二 网络民主监督
三 网络群体性事件
第四节 公众网络政治参与的主要途径
一 电子投票
二 电子邮件
三 网络论坛
四 网络微博
第二章 公众网络政治参与的机遇和作用
第一节 网络信息技术的发展与公众政治参与
一 我国公众网络政治参与的现实基础
二 网络时代政治参与呼吁政府积极应对
第二节 我国公众网络政治参与的机遇
一 网络技术的发展对公众有序政治参与的推动
二 公众政治参与在网络时代的新变化
第三节 网络政治参与推动我国政府工作的发展
一 网络政治参与将促进政府执政能力的建设
二 网络政治参与将促进政府管理体制的改革和创新
三 网络政治参与将促进政府权力监督机制的构建
四 网络政治参与对政府公共政策制定的作用
第四节 网络政治参与对我国政治生活的作用
一 有序网络政治参与对政治稳定的作用
二 网络政治参与对网民政治社会化的作用
三 网络政治参与对我国主流政治文化的作用
第三章 当前我国公众网络政治参与的挑战
第一节 网络政治参与主体的挑战
一 公众网络政治参与的非理性
二 网络政治参与主体身份断裂
三 网络政治参与主体的边缘化
四 网络群体极化
五 网络政治参与主体的能力和素质要求
第二节 公众网络政治参与下政府层面的挑战
一 政策回应欠缺和监管不足
二 政府主导地位的丧失和角色弱化
三 政府网站建设不完善
四 政府网络信息意识淡薄和回应滞后
第三节 公众网络政治参与中的网络环境问题
一 信息爆炸和参与爆炸
二 网络环境的虚拟性和开放性
三 网络环境下的政治安全
四 网络文化的娱乐性和消费性
五 信息时代的数字鸿沟现象
第四章 国外公众网络政治参与的经验借鉴
第一节 国外的网络与政治参与
一 国外网络的历史沿革
二 国外网络技术在政治参与中的应用
第二节 国外公众网络政治参与的概况
一 韩国公众参政及网络治理
二 日本网络政治参与
三 新加坡电子政府建设
四 美国网络政治选举
第三节 国外公众网络政治参与的基本经验
一 确立网络实名制的网络参政身份
二 发展公共服务网络项目,使公众参政方式多元有效
三 以网络政治参与营造参与型的政治文化
四 以法律为保障,加强网络安全管理
五 重点加强各民主党派的网络参政议政
第五章 公众网络政治参与的平台建设
第一节 培育合格的网络政治参与主体
一 网络政治参与主体的界定
二 网络政治参与主体的知识和技能
三 网络政治参与主体的政治素养和道德品格
第二节 提高政府部门的执网能力
一 提高政府对网络信息资源的利用率
二 提高政府部门管理协调能力和网络民意回应能力
三 增强政府部门的服务意识,建立服务型政府
四 健全公众满意度的政府网络绩效评估体系
第三节 推进网络技术在政治参与中的运用
一 电子政务促进公众网络政治参与
二 信息过滤技术保障国家政治安全
三 网络政治参与的生态维护及危机治理
第四节 公众网络政治参与平台的价值
一 有利于保障公众的政治诉求
二 有利于实现广泛舆论监督
三 有利于推动政府管理机制的转型
第六章 政府对公众网络政治参与的引导与规范
第一节 完善顶层设计,改革政府管理体制
一 优化政府和公众关系,提升政府网络诉求的回应能力
二 加大政府对信息技术的投入,消除数字鸿沟
三 加快政府网络建设工程,扩大网络政治参与覆盖面
四 加强政府对网络媒体的引导与管理
第二节 加强舆论宣传引导,普及网络知识教育
一 加强网络伦理建设,培养公众网络道德
二 普及网络教育,提升公众网络素质
三 强化政府示范效应,引导公众树立健康的网络理念
四 矫正不良网络价值取向,推动公众理性参政
五 构建新型政治文化,发挥其价值引领作用
第三节 加强网络政治参与的法制建设,营造良好的政治秩序
一 完善网络立法,规范网络政治参与秩序
二 完善信息披露机制,健全政府信息公开与共享制度
三 建立网络舆情预警与处置联动机制
四 加强网络政治参与的监管机制
第七章 提高公众网络政治参与素养
第一节 培育良性的公众网络政治文化
一 网络政治文化的内涵及其功能
二 公众网络政治参与吁求良性的网络政治文化
三 网络时代下塑造社会主义良性网络政治文化的路径选择
第二节 加强与完善网络伦理道德体系建设
一 构建网络伦理道德
二 网络社会伦理的困境
三 网络伦理道德体系的建设
第三节 加强网络政治参与下的政治理性教育
一 网络政治参与和政治理性
二 网络政治参与下公众政治理性的现状
三 网络政治参与背景下公众政治理性的培育路径
第四节 “把关人”对网络政治参与的引导
一 网络“把关人”
二 网络政治参与吁求网络把关
三 拓展把关人对网络政治参与引导的路径
第八章 公众网络政治参与的前瞻性思考
第一节 实名制的网络政治参与
一 实名制网络政治参与的概述
二 实名制网络政治参与的必要性和可能性
三 实名制网络政治参与中遇到的挑战
四 如何实行实名制的网络政治参与
第二节 电子政务将促进政府与公众互动
一 电子政务概述
二 发展电子政务的必要性
三 电子政务下的政府与公众互动
第三节 虚拟公共领域将成为政治活动的新场所
一 虚拟公共领域概述
二 虚拟公共领域功能的实现
三 虚拟公共领域对未来社会的影响
参考文献
后记

本目录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