定 价:¥62.00
作 者: | [日] 麻田贞雄 著 |
出版社: | 新华出版社 |
丛编项: | |
标 签: | 暂缺 |
ISBN: | 9787516616352 | 出版时间: | 2015-05-01 | 包装: | 平装 |
开本: | 16开 | 页数: | 400 | 字数: |
本书追溯了阿尔弗雷德﹒赛耶﹒马汉在其经典之作《海权对历史的影响》出版之后,对日本作为海权国家崛起的影响。马汉的这部全球畅销书不仅受到英国海军、西奥多﹒罗斯福和德皇威廉二世的尊崇,也同样受到日本海军部的重视,并将其作为扩张海权的号角。日本海权的扩张顺理成章地指向了美国。作者麻田贞雄以对马汉海权主义的讨论开篇,解释了日本海军是怎样在马汉思想的影响下将自己视作美国人的假想敌。
本书首次运用了日本方面对20世纪20年代三次海军会议的档案记录,包括1921~1922年的华盛顿会议、1927年的日内瓦会议和1930年的伦敦会议。作者检视了在20世纪二三十年代,日本海军在改进武器技术与对扩展舰队规模的质疑并存的背景下面临的战略困境。作者还分析了导致日本与美国开战的决定:1936年退出海军条约,1940年三国同盟条约的签订,1941年向印度支那的进军,等等。其中有着陆军与海军之间争夺主导权的官僚斗争背景。作者得出结论认为,马汉的“幽灵”时刻盘旋于日本海军领导人周围,他们准备与美国的战争,在错误地估计美国和日本的实力对比以及美国人的决心的基础上做出决定,都有马汉的影响在。
[日]麻田贞雄(Sadao Asada),日本同志社大学外交史荣誉教授,海军史学家。耶鲁大学哲学博士。著有《两次世界大战之间的日美关系》,该书曾荣获“中央公论吉野作造图书奖”。 作者曾荣获由美国海军战争学院颁发的“爱德华﹒S.米勒历史奖”,以及由美国历史学会授予的Louis Knott Koontz 纪念奖。
序//
致谢//
第一部分 冲突的起源
在马汉的思想遗产中,铭刻于日本最深的大概就是他对战列舰和舰队决战的执着。海军历史学家罗纳德·斯佩克特说:“日本海军在战略上是它美国对手的忠实影子。日本海军军官深深吸了一口马汉用帝国主义和咸咸的海水共同炮制的劲道十足的、也许还带点霉味的烟雾。”
第一章 马汉与日美关系//
日本的海军至上主义者从马汉的经济和贸易理论中推断出一种经济决定论,那就是资本主义的美国无法抑制自己进军中国的冲动,这样就会威胁到日本的切身利益。随着时间的推移,美国在强大海军支持下对中国的“经济渗透”将会导致日美间的战争,这成了日本海军界的一个信条。
第二章 马汉对日本海权的影响//
日本海军领导人从马汉的著作中看到的不只是美国的扩张指南。他们敏锐地意识到,他的著作制订了一种普适的战略原则。他们相信能从中获得“某种不变的原则”……受马汉著作影响是一回事,利用他的学说来谋求海军军官的利益——扩张舰队——就是另外一回事了。牢记这个提醒,让我们追溯马汉对日本帝国海军的影响。
第二部分 和平邦交
《四国条约》是美国外交的一次重大胜利:它终止了英日同盟,达到了西太平洋的非军事化,推动了海军条约中达成有关太平洋诸岛不设防的条款。和海军条约一样,《四国条约》是太平洋安全体系的一部分。日本和英国接受条约,是因为他们优先考虑海军限制和改善与美国的关系。日本失去了同盟,但它获得了华盛顿体系成员的地位。
第三章 从敌对到缓和//
在总体战的新时代,什么样的武装是日本所需要的?在这个问题上的矛盾可以说是19世纪20年代及以后一系列海军会议上关于战略、武备和政策的争吵的核心……日本海军面临进退维谷的境地,它看到下一场战争是一场持久战,而又认为取胜的唯一机会是速战速决,这意味着日本必须得设法打一场消耗最小的战争。
第四章 华盛顿会议//
加藤友三郎海军大将是日本帝国海军历史上最为强有力的领导者之一。他被任命为华盛顿会议的首席代表背后的政治考虑充分说明了他的领导才能以及明治宪法下文武关系的本质。原敬首相选择加藤是因为他是唯一一个能够“控制”海军的人。
第三部分 妥协和反动
日本海军军官中已经分裂形成两大阵营。一边是“舰上军官”,以加藤宽治和他在军令部与舰队的追随者为主,被称为“军令派”,他们对防御上的“严重缺陷”愈感不安。另一方面,是擅长行政工作,掌握着海军省要职的“案头官吏”组成的“军政派”。前者反对《华盛顿条约》,后者坚持加藤友三郎的遗愿和华盛顿海军限制体系。
第五章 《华盛顿条约》的逆流//
1923年2月,修订后的《帝国国防方针》获得批准,老加藤和美国的不战原则被否定了,代之以加藤宽治战争不可避免的理念……新的国防方针对国际形势的基本观点走向了加藤友三郎和曾设想了一个在《华盛顿条约》体系下进行和平合作机制的自由派外交官币原喜重郎的对立面。
第六章 结局:伦敦海军会议//
1930年召开的伦敦海军会议标志着日本海军史上的一个转折点,它使海军内部支持和反对军备限制势力的激烈矛盾公开化了。尽管海军省的高层已经顺利缔结了条约,以加藤宽治为首的军令部依然叫嚣条约使日本的海军力量相对美国严重不足,从而危害国防的安全。
第四部分 日本的孤立
日本领导人未能意识到,三国条约把欧洲战场和远东的冲突联系到了一起,由于美国而扩大成了一场世界性的危机……
第七章 人物、组织和战略设想:1931-1941年//
20世纪30年代,日本海军建设所经历的许多重大变化,有助于说明它是如何走上通向珍珠港之路的。这是一个其理性、自制和团结的传统在内部不断加剧的冲突中逐渐崩溃的过程。
第八章 废除华盛顿条约及其余波//
20世纪30年代上半期,日本海军一心想要拿掉“丧权辱国”的《华盛顿条约》和《伦敦条约》所带来的“枷锁”,海军会议留给他们的是受制于人的记忆,军备限制使他们有一种来自美国的“被压迫感”。大家都认为,华盛顿会议强加给他们一项不利的比例,阻碍了日本在亚洲大陆的扩张……
第九章 日本海军和三国条约//
海军决定接受三国条约源于对欧洲军事形势的错误判断。从1940年夏初到秋天,海军尤其是军令部的策划者们,倾向于构想一幅德国胜利的乐观图景,相信德国空军可以确保跨海峡作战的胜利……基于这样一个判断,海军把条约看作一种压制美国的手段……
第五部分 对峙
正如美国历史学家罗伯特·布托所说,在日本看来,石油禁运是“ABCD”国家“对日本形成的包围链中最后的、也是最主要的一环”。一年前作战课所预言的事态升级的逻辑现在已经成为现实,正驱使日本走向战争。
第十章 “南进”和美国的禁运//
欧洲于1939年9月3日爆发的战争使得压力重重的西方列强明显减弱了对南洋殖民地的控制,这为日本的“南进”展现出一幅大好的蓝图……海军的计划一下子完全转为利用欧战的机会主义方针。
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