绪论
一、粟的界定
二、研究意义
三、研究现状
四、研究视角、关键问题与内容结构
五、主要观点和创新之处
第一章 粟作起源、传播及演变历程
第一节 粟的名称考辨
一、禾
二、粟
三、稷
四、黍
第二节 粟作起源
一、粟作起源的传说
二、粟起源于中国的证据
三、粟的早期驯化地的研究
第三节 粟的驯化对华夏文明形成的作用
一、奠定农耕文明起源
二、推动物候历法的诞生
三、促进语言文字的进步
四、促进算术的进步
五、促进原始宗教的萌发
六、促进社会制度的进步和国家的出现
七、粟黍传播及对其他民族文化的影响
第四节 粟作的繁盛及演变历程
一、粟作的主粮地位
二、黍与粟的消长关系
三、粟麦代替菽粟
四、粟作退居次要地位
第二章 物质层面的栗文化
第一节 粟类作物品种多样性与繁育
一、多彩多姿的粟类品种
二、我国名米及掌故
三、粟黍品种繁育
第二节 粟作农具
一、粟作农具的演变阶段及其特征
二、耕地整地农具
三、播种农具
四、收割农具
五、脱粒加工农具
六、贮藏器具
第三节 粟类谷物的加工与食用
一、粟谷的加工
二、古代粟谷烹煮方法
三、各地粟黍饮食荟萃
四、粟类作物的营养价值与药用价值
第四节 粟饮食文化
一、贵黍贱粟的饮食习俗
二、粗粮细做的饮食文化
三、粟黍饮食掌故
四、粟黍饮食中的节庆民俗
五、黄酒文化
六、酢醋文化
第三章 制度层面的粟文化
第一节 粟在古代社会的多重角色
一、作为田赋和实物地租
二、作为实物货币和俸禄
……
第四章 精神层面的粟文化
第五章 生态层面的粟文化
第六章 粟文化的当代价值
第七章 粟文化发展构想
参考文献
后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