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 登录读书好,好读书,读好书!
读书网-DuShu.com
当前位置: 首页出版图书人文社科文化中国文化尊严利益·云南小凉山彝汉纠纷解决方式的人类学研究

尊严利益·云南小凉山彝汉纠纷解决方式的人类学研究

尊严利益·云南小凉山彝汉纠纷解决方式的人类学研究

定 价:¥31.00

作 者: 嘉日姆几 著;和少英,高登荣,黄彩英 编
出版社: 云南大学出版社
丛编项: 云南民族文化丛书·云南文化传承与变迁卷
标 签: 暂缺

购买这本书可以去


ISBN: 9787548220046 出版时间: 2014-07-01 包装: 平装
开本: 16开 页数: 164 字数:  

内容简介

《云南民族文化丛书·云南文化传承与变迁卷:尊严利益·云南小凉山彝汉纠纷解决方式的人类学研究》在第一章里,通过梳理人类学法律研究的思想脉络引出纠纷解决的问题,并在第二章中将它放在更为广阔的理论背景下讨论,在反思其他纠纷解决理论的基础上论述了人类学纠纷解决研究可能具有的方法论意义。第三章有两个任务:一是梳理关于汉人乡土社会中的权威研究;二是比较彝汉乡土社会中的权威资源。第四章,顺着彝汉乡土社会权威资源的分析对彝人社会理想、纠纷观念和纠纷解决方式展开研究,从总体上把握彝人社会中各种权威资源之间的关系和它们对纠纷解决方式的影响。第五章,通过梳理宁蒗汉人的历史来讨论其对解决纠纷的可能影响。第六章,沿着“法院——司法所——村委会”和“村委会——司法所——法院”的叙述方式来展开对汉人社会纠纷解决方式的描述,同时对国内外有关纠纷的概念、有关基层司法的研究方法进行检查和反思,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研究纠纷解决方式的新构想及其解释。最后一章是《云南民族文化丛书·云南文化传承与变迁卷:尊严利益·云南小凉山彝汉纠纷解决方式的人类学研究》的核心,对前几章所提出来的理论进行应用和反思,通过彝汉纠纷的案例分析,对认知和利益在纠纷中的作用提出解释,认为纠纷的产生往往有利益和象征的双重原因,而纠纷的顺利解决,必须同时满足两者。

作者简介

嘉日姆几,彝族,汉名杨洪林。云南宁蒗人。
  2008年于中央民族大学获人类学博士学位,2011年于云南大学民族学博士后流动站出站,2012年在英国牛津大学社会人类学研究院做访问学者。现为云南民族大学云南省民族研究所副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教育部重点人文社科研究基地云南大学西南边疆少数民族研究中心特聘研究员,主要从事政治、法律人类学研究。
  正主持国家社科青年项目(2011)、教育部人文社科一般项目(2010)、云南民族大学2012年度校级学术创新团队等多项科研项目;曾获中国博士后第四期特别项目(2011)、中国博士后第四十六期面上项目资助(2009);曾获云南省第十七次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论文二等奖(2013)、云南省第十三次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论文三等奖(2010)。
  先后在《社会学研究》《民族研究》《社会科学》《思想战线》等权威学术期刊发表论文十余篇。余业时间也从事人类学纪录片的拍摄工作,代表作有《虎日》(2002)、《火把节》(获第十六届世界民族学人类学电影节提名奖)等。

图书目录

前言
第一章 关于法律人类学
第一节 几个术语
第二节 人类学法律研究的脉络
第三节 法律人类学的研究取向

第二章 纠纷解决的相关理论
第一节 人类学的纠纷研究
第二节 ADR
第三节 法社会学的纠纷研究

第三章 彝汉乡村社会的权威构成
第一节 为什么是权威
第二节 凉山印象
第三节 彝汉比较

第四章 纠纷中的彝人
第一节 彝人理想中的秩序
第二节 多元法律下的彝人
第三节 彝人纠纷的类型与特点
第四节 彝人的纠纷如何解决
第五节 彝人如何解决纠纷

第五章 宁蒗境内的汉人
第一节 概况
第二节 “土”汉人的历史与文化
第三节 “老”汉人与“新”汉人

第六章 纠纷中的汉人
第一节 问题与调查
第二节 诉说、倾听与纠纷
第三节 从村委会到司法所
第四节 上法院告你

第七章 彝汉纠纷
第一节 身份与民族
第二节 纠纷中的历史、政治与族性
第三节 习俗、认知与纠纷
第四节 没有灵魂的纠纷
第五节 彝汉纠纷的轮廓

结论
附录
参考书目
后记

本目录推荐